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的泸溪生态县建设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进展第12-17页
     ·生态县的概念与内涵第12-13页
     ·生态县建设研究进展第13-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生态县建设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模型第19-29页
   ·生态县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生态学理论第19-20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0-22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22-2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页
   ·生态县建设的评价第23-29页
     ·生态足迹法第24-25页
     ·单指标评价方法第25-26页
     ·综合指标评价法第26-29页
第3章 泸溪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第29-4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5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9-30页
     ·自然资源概况第30-32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2-33页
     ·生态环境概况第33-35页
   ·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SWTO分析)第35-40页
     ·优势分析第35-36页
     ·不利条件第36-38页
     ·发展机遇第38-39页
     ·发展威胁第39-40页
第4章 泸溪生态县建设的评价第40-55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0-41页
     ·区域性原则第40页
     ·科学性原则第40页
     ·全面性原则第40页
     ·动态性原则第40-41页
     ·主成分性原则第41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41页
   ·泸溪生态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第41-48页
     ·泸溪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建立第41-43页
     ·泸溪生态县建设评价指标筛选第43-48页
   ·泸溪生态县建设评价第48-54页
     ·权重确定第48-50页
     ·泸溪生态县建设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泸溪生态县建设对策第55-67页
   ·生态功能区划第55-62页
     ·生态敏感性分区第55-57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第57-61页
     ·生态功能分区第61-62页
   ·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对策第62-66页
     ·Ⅰ类区第62页
     ·Ⅱ类区第62-63页
     ·Ⅲ类区第63-64页
     ·Ⅳ类区第64-65页
     ·Ⅴ类区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弹性变形原理的非球面工件加工真空吸附夹具研究
下一篇:并网型风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