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1 乳酸菌定义 | 第9页 |
2 乳酸菌分类与鉴定 | 第9-10页 |
3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 | 第10-13页 |
·乳酸菌调节肠道生态平衡作用 | 第11-12页 |
·乳酸菌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2-13页 |
·乳酸菌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 第13页 |
·乳酸菌的降血压作用 | 第13页 |
4 益生乳酸菌的筛选标准 | 第13-14页 |
5 乳酸菌遗传改良 | 第14-15页 |
·乳酸菌的转化方法 | 第14-15页 |
·乳酸菌受体系统 | 第15页 |
6 乳酸菌原生质体转化技术 | 第15-21页 |
·乳酸菌原生质体制备 | 第16页 |
·原生质体转化 | 第16-17页 |
·影响原生质体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7-21页 |
7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来源发酵食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与分子多样性分析 | 第22-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方法 | 第25-2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菌株分离 | 第29页 |
·乳酸菌菌落形态特征 | 第29-36页 |
·乳酸菌生物学特性 | 第3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36-37页 |
·RS-PCR结果 | 第37-38页 |
·乳酸菌的PCR分型结果 | 第38-41页 |
·乳酸菌菌群聚类及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41-43页 |
·16SrDNA-PCR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3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乳酸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45-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2页 |
·材料 | 第45-47页 |
·方法 | 第47-5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6页 |
·乳酸菌的耐药性 | 第52页 |
·乳酸菌的生化鉴定 | 第52-53页 |
·不同接种量细菌生长曲线 | 第53-55页 |
·不同接种量原生质体形成率的测定 | 第55-56页 |
·甘氨酸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56-57页 |
·菌体生长状态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57-59页 |
·变溶菌素与溶菌酶混合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59-61页 |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61-62页 |
·渗透压稳定剂pH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原生质体形成的显微观察 | 第63-64页 |
·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优化 | 第64-66页 |
3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