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红色玻璃的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红色玻璃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 ·硒红玻璃 | 第14-18页 |
| ·硒简介 | 第14页 |
| ·硒红色玻璃和现状 | 第14页 |
| ·硒玻璃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 ·硒玻璃原料 | 第15页 |
| ·硒玻璃熔化 | 第15-16页 |
| ·硒玻璃中ZnO的作用 | 第16页 |
| ·着色剂的用量控制 | 第16页 |
| ·硒红玻璃显色机理 | 第16-17页 |
| ·处理好着色不稳定的问题 | 第17页 |
| ·硒玻璃的二次显色工艺 | 第17-18页 |
| ·铜红玻璃 | 第18-19页 |
| ·金红玻璃 | 第19-20页 |
| ·稀土元素在玻璃着色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 ·稀土元素在玻璃中的应用概况 | 第20页 |
| ·稀土元素作为玻璃着色剂的优点 | 第20页 |
| ·典型稀土氧化物着色 | 第20-22页 |
| ·混合稀土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组合着色 | 第22页 |
| ·国外红色玻璃 | 第22-25页 |
| ·硒红玻璃 | 第23页 |
| ·金红玻璃 | 第23-24页 |
| ·铅红玻璃 | 第24-25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2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课题难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26-32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电熔炉及其控制单元 | 第27页 |
| ·仪器 | 第27页 |
| ·试验原理及其内容 | 第27-32页 |
| ·配合料的制备 | 第28页 |
| ·熔制过程 | 第28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28页 |
| ·密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 ·硬度的测定 | 第29页 |
| ·玻璃软化点温度的测定 | 第29页 |
|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测定 | 第29-30页 |
| ·玻璃表面的耐酸性 | 第29-30页 |
| ·玻璃表面的耐碱性 | 第30页 |
| ·玻璃透过率及光谱测定 | 第30页 |
| ·折射率的测定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 ·锑红玻璃的工艺探讨 | 第32-34页 |
| ·硫的不同用量对锑红玻璃透过率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氧化锑的不同用量对锑红玻璃透过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 ·碳粉对锑红玻璃透过率影响 | 第40页 |
| ·锑红玻璃密度的测试分析 | 第40-42页 |
| ·锑红玻璃折射率的测试分析 | 第42-44页 |
| ·锑红玻璃硬度的测试分析 | 第44-45页 |
| ·锑红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测试分析 | 第45-46页 |
| ·玻璃表面耐酸性测试分析 | 第45-46页 |
| ·玻璃表面耐碱性测试分析 | 第46页 |
| ·锑红玻璃的软化点测试分析 | 第46-48页 |
| ·锑红玻璃的热处理对玻璃透过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锑红玻璃的颜色表征 | 第51-62页 |
| ·颜色的表示方法 | 第51-52页 |
| ·计算锑红玻璃样品在x-y系统中的坐标(x,y) | 第52-55页 |
| ·锑红玻璃的亮度计算 | 第55页 |
| ·锑红玻璃的色调计算 | 第55-57页 |
| ·锑红玻璃的纯度计算 | 第57-58页 |
| ·锑红玻璃的色差分析 | 第58-62页 |
| ·CIELUV色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统色差计算 | 第58-60页 |
| ·CIELAB色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统色差计算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锑红玻璃与硒红玻璃透过光谱的比较 | 第62-65页 |
| ·锑红玻璃与硒红玻璃透过光谱的比较 | 第62-63页 |
| ·锑红玻璃与硒红玻璃物理性质比较 | 第63-64页 |
| ·锑红玻璃与硒红玻璃颜色参数的比较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