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 | 第19-21页 |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39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 | 第21-25页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态危机 | 第21-23页 |
·绿色运动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 第23-24页 |
·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 | 第24-25页 |
·90年代之前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25-39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第25-32页 |
·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表象特征 | 第32-39页 |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39-52页 |
·基本理论 | 第39-48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自然观 | 第39-43页 |
·生态危机理论 | 第43-48页 |
·未来社会的构想 | 第48-52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 | 第48-49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构想 | 第49-50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案 | 第50-52页 |
三、生态危机的深度解析与出路 | 第52-69页 |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 第52-58页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 | 第52-55页 |
·生态帝国主义与生态危机 | 第55-58页 |
·生态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 | 第58-69页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生态教训 | 第58-61页 |
·生态资本主义的矛盾性 | 第61-66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 第66-69页 |
四、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新解读 | 第69-81页 |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第69-71页 |
·动物解放(权利)主义 | 第69-70页 |
·生物中心主义 | 第70页 |
·生态中心主义 | 第70-71页 |
·人类中心主义 | 第71-81页 |
·人类中心地位的强化 | 第72-74页 |
·重新解读人类中心主义 | 第74-76页 |
·回应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 | 第76-77页 |
·寻求共识 | 第77-81页 |
五、生态社会主义的现代取向 | 第81-89页 |
·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 | 第81-85页 |
·现代的理性崇拜 | 第81-83页 |
·后现代的反理性观 | 第83-85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重构 | 第85-89页 |
·回应后现代的批判 | 第85-87页 |
·生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 第87-89页 |
六、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红绿联盟 | 第89-103页 |
·红绿划分 | 第89-91页 |
·红绿联盟的可能性 | 第91-100页 |
·红绿联盟的现实需求 | 第91-96页 |
·红绿联盟的理论基点 | 第96-100页 |
·红绿联盟的未来和困惑 | 第100-103页 |
七、评价和启示 | 第103-120页 |
·评价 | 第103-109页 |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 | 第103-108页 |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 第108-109页 |
·启示 | 第109-120页 |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 | 第110-111页 |
·坚持可持续发展 | 第111-115页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第115-117页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