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中硫化氢的脱除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沼气的组成和产量 | 第9-10页 |
| ·沼气的组成 | 第9页 |
| ·沼气的产量 | 第9-10页 |
| ·沼气利用现状 | 第10页 |
| ·国外沼气的利用状况 | 第10页 |
| ·我国沼气的利用现状 | 第10页 |
| ·沼气中H_2S的性质和危害 | 第10-11页 |
| ·H_2S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干法脱硫 | 第11-12页 |
| ·湿法脱硫 | 第12-13页 |
| ·生物脱硫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络合铁法脱除沼气中H_2S | 第16-57页 |
| ·络合铁法脱硫工艺原理及特点 | 第16-1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脱硫剂的选定与制备 | 第17页 |
|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 ·模拟混合气的制备 | 第18页 |
| ·实验条件 | 第18-19页 |
|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9-40页 |
| ·低浓度脱硫液脱硫效果 | 第19-25页 |
| ·中浓度脱硫液脱硫效果 | 第25-29页 |
| ·高浓度脱硫液脱硫效果 | 第29-34页 |
| ·脱硫液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填料的选择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填料高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脱硫液中各成分的测定 | 第40-47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脱硫副产物的分析 | 第47-53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 ·空白对比实验 | 第53-56页 |
| ·清水吸收 | 第53-54页 |
| ·碱液吸收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三章 生物滴滤法脱除H_2S | 第57-66页 |
| ·生物滴滤法脱硫工艺原理及特点 | 第57页 |
| ·脱硫微生物菌群及代谢途径 | 第57-58页 |
| ·脱硫菌 | 第57-58页 |
| ·无机硫的氧化及其途径 | 第58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63页 |
| ·生物脱硫工艺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填料的选择 | 第59页 |
| ·实验气源和分析方法 | 第59页 |
|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 | 第59-60页 |
| ·脱硫菌的驯化培养与挂膜 | 第60-6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清水吸收H_2S | 第63页 |
| ·培养液吸收H_2S | 第63-64页 |
| ·生物滴滤塔脱除H_2S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