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彦博交游的优势建构 | 第8-17页 |
第一节 文彦博“交游优势”的外部建构 | 第8-11页 |
一、文人士大夫群体的自觉意识 | 第8-10页 |
二、熙宁变法”对于文彦博交游圈的拉拢作用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彦博“交游优势”的内部建构 | 第11-17页 |
一、以高位主持诗坛 | 第11-13页 |
二、追慕白氏精神,照应乐天历史镜像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文彦博交游考述 | 第17-34页 |
第一节 游宦时期 | 第17-24页 |
一、地方为官,边塞带兵 | 第17-19页 |
二、京师为官 | 第19-21页 |
三、官宦洛阳 | 第21-24页 |
第二节 致仕洛都——耆宿诗会 | 第24-34页 |
一、“耆宿诗会”的由来及其活动情况 | 第24-30页 |
二、“耆宿诗会”与元丰之际的洛阳官僚集团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文潞公诗歌论略——以其交游为考察中心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交游题材统计 | 第34-37页 |
一、交游题材的显性显现 | 第34-35页 |
二、交游题材的隐性显现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君承西昆,好续风骚——文彦博与“西昆后进”的关系 | 第37-41页 |
第三节 “学人之诗”的渐成——苏轼、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对文彦博的影响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