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式集热型太阳能溶液再生过程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传统空调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的优点 | 第16-17页 |
·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概述 | 第17-25页 |
·太阳能集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原理 | 第17-18页 |
·溶液除湿和再生机理 | 第18-22页 |
·太阳能溶液再生器的类型 | 第22-25页 |
·两级式集热再生器的提出 | 第25页 |
·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两级式集热再生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29-49页 |
·两级式集热再生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9-36页 |
·集热型溶液再生的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31-33页 |
·水蒸气分压力的计算 | 第33-34页 |
·溶液再生量的模拟计算 | 第34-36页 |
·除湿溶液的性能研究 | 第36-44页 |
·除湿溶液的蒸汽压比较 | 第37-39页 |
·除湿溶液的比热容 | 第39-42页 |
·除湿溶液的腐蚀性分析 | 第42-43页 |
·溶液经济性比较 | 第43-44页 |
·广州地区气象参数及太阳能溶液除湿能力分析 | 第44-48页 |
·全年各月太阳辐射量的变化特点 | 第44-45页 |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特点 | 第45-46页 |
·室外空气湿度的变化特点 | 第46-47页 |
·广州地区太阳能溶液除湿能力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两级式集热再生过程实验 | 第49-64页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49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9-52页 |
·实验时间 | 第49-50页 |
·实验场地 | 第50-51页 |
·实验参数的控制 | 第51-52页 |
·实验装置 | 第52-55页 |
·两级式再生系统 | 第52-55页 |
·单级再生系统 | 第55页 |
·实验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 第55-60页 |
·空气温湿度的测量 | 第56-57页 |
·空气流量的测量 | 第57页 |
·溶液温度的测量 | 第57-58页 |
·溶液流量的测量 | 第58-59页 |
·太阳辐射强度的测量 | 第59页 |
·溶液浓度的计算 | 第59页 |
·数据采集 | 第59-60页 |
·实验过程和步骤 | 第60-62页 |
·实验过程 | 第60-61页 |
·详细步骤 | 第61-62页 |
·实验数据的检验 | 第62-63页 |
·溶液再生量的计算方法 | 第62页 |
·实验数据检验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77页 |
·溶液再生量比较 | 第64-70页 |
·不同空气流量时的再生量 | 第64-65页 |
·不同溶液流量时的再生量 | 第65-66页 |
·不同溶液入口温度时的再生量 | 第66-67页 |
·不同入口空气含湿量时的再生量 | 第67-68页 |
·不同溶液入口浓度时的再生量 | 第68页 |
·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时的再生量 | 第68-69页 |
·不同空气入口温度时的再生量 | 第69-70页 |
·再生器效率比较 | 第70-72页 |
·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时的再生器效率 | 第70-71页 |
·不同空气入口含湿量时的再生器效率 | 第71-72页 |
·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 | 第72-73页 |
·广州地区太阳能再生器的选择 | 第73-75页 |
·两种集热再生器的比较 | 第73-74页 |
·封闭式再生器的效率计算 | 第74页 |
·再生系统的选择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