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 | 第10-16页 |
一、 北方青铜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研究方面 | 第10-12页 |
二、 对研究区域内商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其他与本文有关的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四、 海外学者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区域时空范围、相关概念界定及论文规划 | 第16-21页 |
一、 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 | 第16-17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三、 论文规划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商代燕山南北和太行山东麓地区考古发现概况 | 第21-28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内的地理、气候概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研究区域内的考古学遗存分期 | 第22-28页 |
一、 太行山东麓地区商代遗存 | 第23-25页 |
二、 燕山南北地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早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探索 | 第28-49页 |
第一节 早商时期不同时间段内研究区域中的典型北方型器物 | 第28-40页 |
一、 陶器、石器 | 第30-31页 |
二、 青铜器(含金器) | 第31-39页 |
三、 玉器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早商时期不同时间段内研究区域中的仿制、融合型器物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早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 | 第42-49页 |
第三章 晚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探索 | 第49-68页 |
第一节 晚商时期典型、仿制和融合型北方青铜文化器物简要列举 | 第49-59页 |
一、 典型北方青铜文化器物 | 第49-54页 |
二、 仿制和融合型北方青铜文化器物简要列举 | 第54-59页 |
第二节 研究区域内的典型出土单位分析 | 第59-65页 |
一、 燕山南北地区 | 第59-62页 |
二、 太行山东麓地区 | 第62-65页 |
第三节 晚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 | 第65-68页 |
第四章 早、晚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中的现象分析 | 第68-73页 |
一、 早、晚商时期都城所见北方青铜文化因素多少不同的原因探究 | 第68-69页 |
二、 晚商时期时期突然涌现出的大量北方青铜文化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 第69-70页 |
三、 台西墓葬和定州北庄子墓地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异同点及其原因探索 | 第70-71页 |
四、 不同族属的北方青铜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82页 |
一、 总结上文 | 第73-75页 |
二、 早于商代的研究区域内北方青铜文化之间相互关系 | 第75-77页 |
三、 太行山脉在早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第77-79页 |
四、 燕山南北地区在欧亚草原与中原交往中的作用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4页 |
后记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