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史密斯模型视角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0-12页
     ·选题缘由第10页
     ·选题意义第10-12页
   ·文献综述第12-13页
   ·研究设计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1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4-18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4-16页
     ·政策执行第14-15页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第15页
     ·救助第15-16页
   ·史密斯政策模型的基本内容第16-18页
2 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的现状及代表性的问题第18-25页
   ·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的现状第18-21页
     ·沈阳市救助管理政策现状第18-19页
     ·沈阳市各救助政策执行部门的责任配置第19页
     ·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特征第19-20页
     ·沈阳市救助政策执行资源的使用情况第20-21页
   ·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沈阳市救助政策本身不科学第21-22页
     ·沈阳市救助政策执行机构组织效能不明显第22页
     ·沈阳市救助政策目标群体的“三难”第22-23页
     ·沈阳市政策执行资源匮乏第23-25页
3 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5-36页
   ·救助政策不完善第25-28页
     ·《流浪救助办法》出台的背景第25-26页
     ·救助对象规定不明确第26-27页
     ·与相关制度之间衔接不够第27-28页
     ·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救助政策不健全第28页
   ·执行机构主体存在困境第28-30页
     ·执行机构主体责任不明确第29页
     ·部门组织区域之间协调不够第29-30页
     ·政策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仍需提高第30页
   ·不同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不同第30-32页
     ·正常原因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第31页
     ·非正常原因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第31-32页
   ·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第32-36页
     ·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第32-33页
     ·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第33页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第33-34页
     ·经济发展的城乡差距第34页
     ·社会观念减轻道义责任第34-35页
     ·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对物质的一味追求第35-36页
4 解决沈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执行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第36-46页
   ·政策目标科学化第36-37页
     ·救助内容合理合法化第36页
     ·实现可救助对象与应救助对象的有效结合第36-37页
     ·流浪乞讨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合法化第37页
   ·明确执行机构和个人的职责第37-39页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加强合作协调第37-38页
     ·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态度第38页
     ·拓宽救助资金渠道第38-39页
   ·加强与目标群体的沟通第39-41页
     ·分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第39页
     ·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救助第39-40页
     ·建立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第40页
     ·强调心理疏导和矫正工作的实施第40-41页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第41-46页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41-43页
     ·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第43页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第43-44页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第44页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第44-45页
     ·积极发挥传媒的作用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下一篇:当前村落群体的集体困境试析--由辘轳井村“谷坨被填”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