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恶臭气体的来源和危害 | 第9-10页 |
| ·恶臭污染的分类及来源 | 第9页 |
| ·恶臭污染的危害 | 第9-10页 |
| ·恶臭污染的控制标准及处理方法 | 第10-15页 |
| ·恶臭污染的控制标准 | 第10-11页 |
| ·恶臭气体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1-14页 |
| ·生物除臭机理 | 第14-15页 |
| ·生物滴滤塔填料改性研究 | 第15-17页 |
| ·生物滴滤塔填料选择 | 第15页 |
| ·填料改性研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生物除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生物除臭技术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1-29页 |
| ·实验材料、仪器及装置 | 第21-24页 |
| ·填料及菌种的选择 | 第21-22页 |
| ·实验试剂、仪器与装置 | 第22-24页 |
| ·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 ·菌种驯化 | 第24页 |
| ·改性竹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对比实验研究 | 第24-25页 |
| ·改性 BAC 及其在生物滴滤塔中净化含 H_2S 废气的运行操作条件研究 | 第25页 |
| ·填料物化性能表征 | 第25-26页 |
|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 | 第25页 |
| ·碘值测定 | 第25页 |
| ·官能团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 ·平衡含水率 | 第26页 |
| ·生物膜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运行参数表征与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运行参数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3 滴滤塔挂膜菌种驯化 | 第29-37页 |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29页 |
| ·实验目的 | 第29页 |
| ·实验内容 | 第29页 |
| ·微生物菌种的驯化、生长条件的研究 | 第29-35页 |
| ·混合菌种驯化培养 | 第29-32页 |
| ·菌株生长条件的研究 | 第32-35页 |
| ·结论 | 第35-37页 |
| 4 改性竹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对比实验研究 | 第37-49页 |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37页 |
| ·改性竹基活性炭的制备 | 第37-38页 |
| ·改性对竹基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及物化性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8页 |
| ·竹基活性炭的物理化学参数 | 第38-39页 |
| ·改性剂用量及种类对填料挂膜及降解硫化氢效果的影响 | 第39-45页 |
| ·改性剂用量对竹基活性炭挂膜量的影响 | 第39-42页 |
| ·改性剂用量对竹基活性炭降解 H2S 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改性剂种类对竹基活性炭挂膜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改性剂种类对竹基活性炭降解 H2S 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活性炭改性剂筛选结果 | 第45页 |
| ·改性前后挂膜除臭实验对比 | 第45-47页 |
| ·改性前后 BAC 表面微生物挂膜分布图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5 改性 BAC 在生物滴滤塔中净化 H_2S 恶臭气体的实验研究 | 第49-57页 |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49页 |
| ·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 ·温度 | 第49-50页 |
| ·溶解氧 | 第50页 |
| ·循环液 pH 值 | 第50-51页 |
| ·运行操作参数的研究 | 第51-55页 |
| ·循环液喷淋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进气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气体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容积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填料吸附和微生物降解作用的考察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