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资眉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不同沉降预测方法对比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沉降计算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沉降预测方法及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本人对综述的认识 | 第12-14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山区沟谷相软土地基沉降理论分析 | 第17-28页 |
·软土的定义及工程特性 | 第17-19页 |
·软土的定义 | 第17页 |
·软土的分类 | 第17-18页 |
·软土的工程特性 | 第18-19页 |
·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山区沟谷相软土地基的工程特征 | 第21-27页 |
·山区沟谷相软基成因 | 第21-22页 |
·山区沟谷相软基的工程地质特征介绍 | 第22-24页 |
·遂资眉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工程特点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遂资眉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概况 | 第28-43页 |
·工程概况 | 第28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K13-K20 路段软土地基监测断面分类分析 | 第29-39页 |
·K13-K20 段软土地基环境特征 | 第29-34页 |
·K13-K20 段监测断面分类 | 第34-39页 |
·K13-K20 段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K13+040 等一类监测断面沉降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K13+620 等二类监测断面沉降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K16+570 等三类监测断面沉降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遂资眉高速公路沉降预测方法对比分析 | 第43-87页 |
·综述 | 第43页 |
·基于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方法 | 第43-52页 |
·双曲线法 | 第43-44页 |
·指数曲线法 | 第44-45页 |
·常用 S 型成长曲线 | 第45-47页 |
·灰色 GM(1,1)模型预测法 | 第47-49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 | 第49-52页 |
·MATLAB 软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各预测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53-82页 |
·曲线拟合法预测结果分析 | 第53-68页 |
·GM(1,1)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第68-76页 |
·BP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第76-82页 |
·沉降预测模型适用性选择 | 第82-83页 |
·遂资眉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稳定控制分析 | 第83-85页 |
·国内外对沉降稳定指标的控制 | 第83-84页 |
·遂资眉高速公路沉降指标控制的探讨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87-8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