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视图结构光自标定方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 ·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原理 | 第11-12页 |
| ·结构光自标定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和文章纲要 | 第14-16页 |
| 第2章 多视图结构光视觉系统设计 | 第16-24页 |
| ·多视图结构光系统组成原理 | 第16-17页 |
| ·多视图结构光系统硬件设备构建 | 第17-22页 |
| ·二维移动平台 | 第17-19页 |
| ·旋转平台 | 第19-21页 |
| ·多视图结构光视觉成像系统 | 第21-22页 |
| ·多视图结构光自标定及度量重构过程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多视图几何基础知识以及自标定典型算法 | 第24-32页 |
| ·多视图几何基础知识 | 第24-28页 |
| ·变换的层次 | 第24-25页 |
| ·对极几何 | 第25-26页 |
| ·基础矩阵 | 第26-27页 |
| ·消影点 | 第27-28页 |
| ·消影线 | 第28页 |
| ·自标定典型算法 | 第28-31页 |
| ·基于绝对对偶二次曲面的自标定算法 | 第29-30页 |
| ·Kruppa方程自标定算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结构光平面标定方法 | 第32-46页 |
| ·摄像机模型 | 第32-35页 |
| ·投影仪模型 | 第35-39页 |
| ·基于领域唯一性编码图像 | 第35-38页 |
| ·投影仪结构 | 第38-39页 |
| ·标定步骤 | 第39-43页 |
| ·摄像机标定 | 第39-40页 |
| ·投影仪标定 | 第40-43页 |
| ·结构光系统标定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多视图结构光自标定方法 | 第46-61页 |
| ·多视图结构光系统原理 | 第46-54页 |
| ·准备知识 | 第47-49页 |
| ·多视图结构光摄像机自标定原理 | 第49-52页 |
| ·多视图结构光投影仪自标定原理 | 第52-54页 |
| ·多视图结构光外参数自标定原理 | 第54页 |
| ·多视图结构光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 ·仿真环境结构光自标定实验 | 第54-56页 |
| ·真实场景结构光自标定实验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三维重构对比分析 | 第61-65页 |
| ·结构光三维重构原理 | 第61-62页 |
| ·物体三维重建 | 第62-64页 |
| ·平面标定方法重构 | 第62-63页 |
| ·多视图自标定方法重构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