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特色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论第11-12页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概述第12-18页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基本含义第12-13页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内容第13-16页
  1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主体第13-14页
  2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范围第14-15页
  3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所保护的证据范围第15-16页
 (三) 与沉默权的比较第16-18页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历史沿革第18-24页
 (一) 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沿革第18-20页
  1 在英国法上的正式确立和发展第18-19页
  2 在美国的历史沿革第19-20页
 (二) 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沿革第20-21页
  1 在德国的历史沿革第20-21页
  2 在法国的历史沿革第21页
 (三) 在日本的历史沿革第21页
 (四) 新形势下对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限制第21-24页
三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第24-30页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1 主体论第24-25页
  2 人性论第25-26页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价值取向第26-30页
  1 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理念第26-27页
  2 有利于实现控辩平衡第27-28页
  3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客观要求第28-29页
  4 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第29-30页
四 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0-35页
 (一) 我国的立法现状第30-31页
 (二) 立法中存在的障碍第31-35页
  1 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第32页
  2 社会现状因素第32-33页
  3 刑诉法制度性因素第33-35页
五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立法构想第35-44页
 (一) 在我国确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可行性第35-38页
  1 我国的法制环境的变化第35-36页
  2 立法上的有关保障第36-37页
  3 传统法律文化思想提供的历史借鉴第37页
  4 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力的物质技术条件第37-38页
 (二) 在我国的具体设计第38-40页
  1 立法上的表述第38页
  2 具体的程序设计第38-39页
  3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行使的合理限制第39-40页
 (三) 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立与完善第40-44页
  1 在我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第40-41页
  2 确立权利告知制度第41页
  3 设立律师的帮助规则第41-42页
  4 建立羁押、讯问分管制度第42-43页
  5 借鉴辩诉交易制度,建立我国的鼓励供述机制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中之当事人陈述
下一篇: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