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情绪调节概述 | 第11-15页 |
·情绪调节的定义 | 第11-12页 |
·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 第12-15页 |
·情绪调节对个体认知活动的影响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有意情绪调节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研究 | 第15-17页 |
·自动情绪调节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研究 | 第17-19页 |
·自动情绪调节的消极观 | 第17-18页 |
·自动情绪调节的积极观 | 第18-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3页 |
·不同的调节策略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有意情绪调节和自动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 第20-21页 |
·情绪调节对抑制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一 四种有意情绪调节策略对抑制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23-37页 |
·前言 | 第23-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被试 | 第25页 |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情绪报告表 | 第25页 |
·情绪诱发材料 | 第25-26页 |
·指导语执行程度检验单 | 第26页 |
·西蒙箭头任务 | 第26-27页 |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实验条件检验 | 第28-31页 |
·负性情绪影片诱发效果 | 第28-29页 |
·指导语执行情况 | 第29-31页 |
·抑制能力检验 | 第31-34页 |
·抑制能力前测检验 | 第31-32页 |
·抑制能力后测检验 | 第32-33页 |
·抑制能力的前测与后测对比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反应抑制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冲突抑制的影响 | 第35-36页 |
·习惯化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实验二 四种内隐情绪调节策略对抑制控制的影响研究 | 第37-53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被试 | 第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情绪诱发材料 | 第38页 |
·情绪报告表 | 第38页 |
·句子整理任务(Sentence Unscrambling Task) | 第38-39页 |
·情绪调节问卷(ERQ)和任务怀疑度问题(funneled debriefing procedure) | 第39-40页 |
·西蒙箭头任务 | 第40页 |
·实验程序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实验条件检验 | 第41-43页 |
·负性情绪影片诱发效果 | 第41-42页 |
·情绪调节问卷和任务怀疑度问题 | 第42页 |
·启动效果检验 | 第42-43页 |
·抑制能力检验 | 第43-47页 |
·抑制能力前测检验 | 第43-44页 |
·抑制能力后测检验 | 第44-46页 |
·抑制能力前测与后测对比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3页 |
·启动情绪调节方式 | 第47-48页 |
·不同的启动情绪调节方式对反应抑制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的启动情绪调节方式对冲突抑制的影响 | 第49-53页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53-59页 |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消耗了不同维度的注意资源 | 第53-54页 |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有不同影响 | 第54-55页 |
·自动情绪调节与有意情绪调节有一致的调节效果 | 第55-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附录1 情绪报告表 | 第61-63页 |
附录2 指导语执行程度检验表 | 第63-65页 |
附录3 情绪调节量表 | 第65-67页 |
附录4 乱句重组任务 | 第67-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