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23页 |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气象特征 | 第16-18页 |
·水文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19页 |
·水文特征 | 第18-1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地质概况 | 第19-22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22页 |
·新构造活动特点 | 第22页 |
·地震活动 | 第22页 |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 第22-23页 |
3 堆积层滑坡的分类及发育特征 | 第23-30页 |
·堆积层滑坡的分类 | 第23-25页 |
·粘性土堆积层滑坡 | 第23页 |
·含碎石粘性土堆积层滑坡 | 第23-24页 |
·含粘粒碎石土堆积层滑坡 | 第24-25页 |
·碎石土堆积层滑坡 | 第25页 |
·堆积层滑坡的发育特征 | 第25-29页 |
·地层特征 | 第25-26页 |
·地貌特征 | 第26页 |
·滑体厚度特征 | 第26-27页 |
·斜坡类型特征 | 第27-28页 |
·受地质构造控制 | 第28页 |
·受新构造运动控制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 | 第30-38页 |
·LY101 高明华房后滑坡(典型含粘粒碎石土滑坡) | 第30-31页 |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滑坡组成 | 第31页 |
·滑坡成因分析 | 第31页 |
·LY004 杜家山滑坡(典型碎石土滑坡) | 第31-34页 |
·滑坡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滑坡组成 | 第32-33页 |
·滑坡成因分析 | 第33-34页 |
·LY003 男山滑坡(典型粘性土滑坡) | 第34-35页 |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4页 |
·滑坡组成 | 第34页 |
·滑坡成因分析 | 第34-35页 |
·LY130 白雀寺乡政府背后滑坡(典型含碎石粘性土滑坡) | 第35-37页 |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5页 |
·滑坡组成 | 第35-36页 |
·滑坡成因分析 | 第36-37页 |
·堆积层滑坡的发育规律 | 第37-38页 |
5 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8-49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8-44页 |
·堆积层滑坡参数取值方法 | 第44-49页 |
·工程地质类比法 | 第44-45页 |
·试验及反算参数 | 第45-49页 |
6 堆积层滑坡危险性分析 | 第49-76页 |
·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49-52页 |
·滑坡稳定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9页 |
·边坡稳定分析的简化方法 | 第49-52页 |
·堆积层滑坡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研究区堆积层滑坡危险性分析 | 第53-76页 |
·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53-56页 |
·LY101 高明华房后滑坡 | 第56-60页 |
·LY004 杜家山滑坡 | 第60-65页 |
·LY003 男山滑坡 | 第65-70页 |
·LY130 白雀寺乡政府背后滑坡 | 第70-74页 |
·堆积层滑坡危险性分析 | 第74-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表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 | 第89页 |
发表论文 | 第89页 |
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