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2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理论分析 | 第15-24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概念 | 第15-18页 |
·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7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 第17-18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法理依据 | 第18-21页 |
·公司股东退出的契约理论 | 第18-19页 |
·公司股东的诚信义务理论 | 第19-20页 |
·股东期待权理论 | 第20-21页 |
·经济分析法学的理论 | 第21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3 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的立法比较 | 第24-33页 |
·美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有关规定 | 第24-27页 |
·英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有关规定 | 第27-28页 |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有关规定 | 第28-31页 |
·韩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有关规定 | 第31-33页 |
4 我国目前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第33-40页 |
·我国目前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现状与分析 | 第33-35页 |
·我国目前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享有退股权的股东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 第35-36页 |
·股权回购行使的条件或原因不够全面 | 第36-37页 |
·关于回购的主体过于单一 | 第37页 |
·"合理的价格"比较模糊从而不能很好的确定 | 第37-38页 |
·股东退股的限制问题在我国没有做出规定 | 第38页 |
·股东退股权的行使程序不够健全 | 第38-40页 |
5 完善与构建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 | 第40-47页 |
·享有退股权的股东的范围应有所扩大 | 第41-43页 |
·股权回购的适用范围也应有所扩大 | 第43页 |
·有关股权回购的价格应该有所界定 | 第43-44页 |
·应该详细规定股权回购的具体程序 | 第44-45页 |
·公司股东退股的情形应该有所限制 | 第45-46页 |
·法律应该规定股权回购失效的情况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