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2-13页 |
| ·纳米材料的概念 | 第12页 |
|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 | 第12-13页 |
| ·表面效应 | 第12页 |
| ·小尺寸效应 | 第12页 |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2页 |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2-13页 |
| ·纳米颗粒的概述 | 第13-16页 |
| ·纳米颗粒的概念 | 第13-14页 |
| ·纳米颗粒种类 | 第14页 |
| ·纳米颗粒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4-15页 |
| ·直接作为电极修饰物 | 第15-16页 |
| ·碳纳米管的概述 | 第16-20页 |
| ·碳纳米管的发现 | 第16页 |
| ·碳纳米管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纳米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碳纳米管在在生物小分子研究中的应用的应用 | 第19-20页 |
|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20-22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 第20-21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 第21页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法 | 第21页 |
| ·热重分析法 | 第21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法 | 第21页 |
| ·拉曼光谱法 | 第21-22页 |
| ·叶酸的概述 | 第22-28页 |
| ·叶酸的测定方法 | 第23-28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23-24页 |
| ·色谱法 | 第24-25页 |
| ·微生物法 | 第25-26页 |
| ·荧光分析法 | 第26-27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7-28页 |
| ·化学发光法 | 第28页 |
| ·其他化学方法 | 第28页 |
| ·本论文立题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PTNPs/MWNTs 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叶酸的电化学检测 | 第30-49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铂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2页 |
| ·PtNPs/MWNTs/GCE 的制备 | 第32页 |
| ·电化学检测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8页 |
| ·PtNPs/MWNTs/GCE 的表征 | 第33-34页 |
|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34-36页 |
| ·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34-35页 |
| ·电极的有效面积 | 第35页 |
| ·叶酸在不同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35-36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6-41页 |
|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 第36-37页 |
| ·多壁碳纳米管用量的选择 | 第37-38页 |
| ·铂纳米颗粒用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扫描速率的选择 | 第39-40页 |
| ·缓冲液pH 值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扫描速率对叶酸还原峰电流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电荷转移系数α | 第42-43页 |
| ·缓冲液pH 值对叶酸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分析表征 | 第44-45页 |
| ·干扰因素的测定 | 第45页 |
| ·叶酸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5-47页 |
| ·催化机理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