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性的哲学反思--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属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文化民族性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化民族性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主体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东西方哲学中彰显的文化民族性 | 第13-40页 |
第一节 西方哲学展现出的文化民族性 | 第13-24页 |
一、古代西方文化中的文化民族性追问 | 第14-17页 |
二、中世纪宗教文化特有的民族性 | 第17-19页 |
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民族性 | 第19-22页 |
四、当代文化殖民主义研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中国哲学彰显的文化民族性 | 第24-31页 |
一、儒家哲学中的文化民族性 | 第24-27页 |
二、道家哲学张扬的文化个性 | 第27-28页 |
三、对佛学文化民族性的思考 | 第28-30页 |
四、中国传统文化视野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民族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东西方哲学文化民族性比较 | 第31-40页 |
一、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31-33页 |
二、东西方民族文化精神和品格的区别 | 第33-37页 |
三、近代东西方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第37-40页 |
第二章 文化民族性的本体性追问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实践本体 | 第40-44页 |
一、实践方式与文化人类学 | 第40-43页 |
二、实践的主体性与民族性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文化民族性的本质 | 第44-50页 |
一、文化民族性的实践缘起 | 第44-45页 |
二、文化是群体生活的反映形式 | 第45-46页 |
三、民族是群体生活领属的主体 | 第46-50页 |
第三节 文化民族性的属性 | 第50-55页 |
一、文化民族性的对象性 | 第50-51页 |
二、文化民族性的主体性 | 第51-53页 |
三、文化民族性的社会历史性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文化民族性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 第55-69页 |
第一节 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内在关联 | 第55-57页 |
一、文化在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发展 | 第55-56页 |
二、民族文化发展的与时俱进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双向建构 | 第57-61页 |
一、文化的双向度是衡量和把握文化的标尺 | 第57-59页 |
二、文化在双向建构中发展 | 第59页 |
三、当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文化民族性与大众性 | 第61-63页 |
一、文化的大众性与文化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 第61-62页 |
二、文化的群众性与文化的普及性 | 第62-63页 |
第四节 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第63-69页 |
一、民族精神与文化民族性 | 第63-64页 |
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性 | 第64-66页 |
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