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东亚地区主义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2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选题研究现状综述第9-10页
   ·选题研究方法第10-11页
   ·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1 地区主义理论综述第12-19页
   ·地区主义概念第12-14页
     ·地区主义第12-13页
     ·东亚及东亚地区主义第13-14页
   ·地区主义的特征第14-15页
     ·“多样性”表现突出第14-15页
     ·走“开放性”道路第15页
   ·地区主义的分类第15-19页
     ·旧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第15-17页
     ·软地区主义与硬地区主义第17-19页
2 东亚地区主义的内容第19-25页
   ·东盟“10+3”为主导第19-20页
     ·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第19-20页
     ·影响及意义第20页
   ·东盟“10+1”为支柱第20-22页
     ·东盟+中国第20-21页
     ·东盟+日本第21-22页
     ·东盟+韩国第22页
   ·东盟峰会为平台第22-25页
     ·首脑会议主要进程第22-24页
     ·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第24-25页
3 东亚地区主义的特点第25-34页
   ·居于主导地位的“软地区主义”第25-29页
     ·市场导向为主第25-26页
     ·机制作用缺乏第26-27页
     ·区域认同薄弱第27-29页
   ·开放性和竞争性表现突出第29-30页
     ·开放性第29页
     ·竞争性第29-30页
   ·小国合作推动大国参与的特殊模式第30-31页
     ·小国合作推动大国参与的历史选择第30页
     ·小国合作推动大国发展的原因分析第30-31页
   ·纵向加深一体化程度,横向扩展一体化维度第31-32页
     ·多层次的综合一体化发展迅速第31-32页
     ·地区内多种形式的次区域合作活跃第32页
   ·坚持民主、平等与协商一致原则第32-34页
4 中国应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对策第34-44页
   ·综合分析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大国因素第34-38页
     ·美国因素第34-36页
     ·日本因素第36-37页
     ·中国因素第37-38页
   ·推进中国与东亚的全方位合作第38-44页
     ·推进东亚各国经济互动与合作第38-39页
     ·探索支撑东亚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第39-41页
     ·加强中国与东亚的安全合作第41-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评析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
下一篇:论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国际机制因素--以六方会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