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问题缘起:商标权限制概述 | 第13-21页 |
(一) 与一般民事权利限制理论的衔接 | 第13-14页 |
(二) 商标权限制的内涵及意义 | 第14-16页 |
1.商标权限制的内涵 | 第14-15页 |
2.意义 | 第15-16页 |
(三) 商标权限制与其他知识产权限制的比较分析 | 第16-21页 |
1.与专利权限制的比较 | 第16-19页 |
2.与著作权限制的比较 | 第19-21页 |
3.总结 | 第21页 |
二、正当性分析:商标权限制的多维度证成 | 第21-31页 |
(一) 商标权限制的体系化分析 | 第22页 |
(二) 商标权限制的价值探寻 | 第22-27页 |
1.商标权限制—对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2.公平、正义价值实现的机制—利益平衡 | 第24-27页 |
(三) 商标权限制的法律经济学考察 | 第27-29页 |
1.商标权限制的效率分析 | 第27-29页 |
2.商标权专用权外部性的克服—商标权限制 | 第29页 |
(四) 关于商标权公共领域的探讨 | 第29-31页 |
1.商标法中公共领域的内涵及存在的合理性 | 第30-31页 |
2.洛克劳动财产理论分析商标法公共领域的困境及出路 | 第31页 |
3.公共领域的确立和商标权限制的逻辑关系 | 第31页 |
三、合理尺度:商标权限制尺度的界分 | 第31-35页 |
(一) 关于限制尺度的传统理论 | 第32-33页 |
(二) 传统限制理论的评价 | 第33-34页 |
(三) 合理尺度的新路径 | 第34-35页 |
四、立法完善:我国商标权限制的本真模式 | 第35-50页 |
(一) 国外现行立法及判例概览 | 第35-44页 |
1.合理使用 | 第36-42页 |
2.权利用尽 | 第42-43页 |
3.先用权的保护 | 第43-44页 |
(二) 我国商标权限制规定的评价 | 第44-47页 |
(三) 立法之我见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