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遥感监测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1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经济社会概况 | 第16页 |
·耕地利用概况 | 第16-18页 |
·粮食生产概况 | 第18-19页 |
3 资料来源与处理 | 第19-27页 |
·资料来源 | 第19-20页 |
·遥感影像的来源 | 第19页 |
·统计数据的来源 | 第19-20页 |
·资料处理 | 第20-22页 |
·遥感影像的处理 | 第20-22页 |
·统计数据的处理 | 第22页 |
·信息获取与表达 | 第22-27页 |
·耕地信息的提取方法 | 第22-25页 |
·耕地利用的衡量方法 | 第25-26页 |
·比较优势的评估方法 | 第26-27页 |
4 数学方法与模型 | 第27-30页 |
·耕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 | 第27页 |
·动态度 | 第27页 |
·流向百分比 | 第27页 |
·耕地景观指数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景观优势度指数 | 第27-28页 |
·景观聚集度指数 | 第28页 |
·景观破碎度指数 | 第28页 |
·平均斑块分维数 | 第28-29页 |
·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2000年景观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2005年景观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2000至2005年耕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3-35页 |
·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 第35-42页 |
·2000年比较优势分析 | 第35-38页 |
·2005年比较优势分析 | 第38-40页 |
·2000至2005年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关联分析 | 第42-45页 |
·耕地数量变化及流向 | 第42-43页 |
·耕地利用的景观特征 | 第43-45页 |
·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5页 |
·自然要素 | 第45页 |
·人文要素 | 第45页 |
·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优化对策 | 第45-48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48-50页 |
·主要结论与启示 | 第48-4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图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