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量子阱中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工作背景以及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电磁诱导透明研究现状 | 第9页 |
| ·超慢光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半导体量子阱 | 第10页 |
| ·本论文的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工具 | 第11-26页 |
| ·描述量子系统的三种基本图像 | 第11-12页 |
|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 | 第12-18页 |
| ·两能级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模型 | 第12-13页 |
| ·偶极近似和旋波近似下相互作用部分的哈密顿量 | 第13-15页 |
| ·概率幅描述和密度矩阵描述 | 第15-17页 |
| ·哈密顿量选取的技巧 | 第17-18页 |
| ·缀饰态理论、电磁诱导透明以及光学双稳态 | 第18-23页 |
| ·缀饰态理论 | 第18-20页 |
| ·电磁诱导透明(EIT) | 第20-23页 |
| ·光学双稳态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在半导体三量子阱中光脉冲的吸收和慢光效应 | 第26-36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原子模型和演化方程 | 第26-32页 |
| ·数值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隧穿耦合半导体量子阱中的超慢光孤子 | 第36-44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模型与耦合方程 | 第36-42页 |
| ·数值分析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 | 第44页 |
| ·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