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页 |
三、本文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传统收益及其面对的挑战 | 第12-17页 |
一、传统收益确定的基础 | 第12-13页 |
(一) 历史成本原则 | 第12页 |
(二) 实现——配比原则 | 第12-13页 |
(三) 稳健原则 | 第13页 |
二、传统收益确定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 第13-17页 |
(一) 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3-14页 |
(二) “软资产”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4页 |
(三) 物价变动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4-15页 |
(四)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5-16页 |
(五)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破坏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全面收益及其报告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一、全面收益的涵义 | 第17页 |
二、全面收益的来源 | 第17-18页 |
三、全面收益的确认 | 第18-20页 |
(一) 全面收益确认的一般标准 | 第19页 |
(二) 全面收益确认的相关问题 | 第19-20页 |
四、全面收益的计量 | 第20-21页 |
(一) 会计计量属性 | 第20-21页 |
(二) 全面收益的计量属性 | 第21页 |
五、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 经济学理论 | 第21-23页 |
(二) 财务学理论 | 第23-24页 |
(三) 会计学理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美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及启示 | 第25-33页 |
一、FAS 130 《报告全面收益》 | 第25页 |
二、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 | 第25-28页 |
(一) 外币折算调整项目 | 第26-27页 |
(二) 可销售证券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 | 第27页 |
(三) 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 | 第27-28页 |
(四) 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和损失 | 第28页 |
三、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 第28-31页 |
(一) 双报表格式 | 第28-29页 |
(二) 单一报表格式 | 第29-30页 |
(三)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第30-31页 |
四、结论与启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 第33-48页 |
一、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一) 报告全面收益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33-34页 |
(二) 报告全面收益是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 | 第34页 |
二、从新准则看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可能性 | 第34-41页 |
(一) 新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35页 |
(二) 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 第35-39页 |
(三) 新准则中定义了利得和损失要素 | 第39页 |
(四) 新准则中所有者权益表地位提升 | 第39页 |
(五) 全面收益观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 第39-41页 |
三、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思路 | 第41-48页 |
(一) 推行全面收益报告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41-43页 |
(二) 构建适合我国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