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作家诗文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绪论第14-16页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诗文概述第16-23页
 第一节 少数民族汉化状况第17-20页
  一、 “汉化”界定第17-18页
  二、 “汉化”表现第18-19页
  三、 汉化形态第19-20页
 第二节 少数民族作家诗文状况第20-23页
  一、 文体丰富多样第22页
  二、 诗歌渐趋成熟第22-23页
  三、 少数民族作家诗文与汉化的关系第23页
第二章 匈奴族、羯族作家诗文第23-33页
 第一节 民族融合中的汉化表征第23-25页
  一、 寻根溯源,支撑建国第23-24页
  二、 政治制度,促进胡汉同化第24页
  三、 崇尚儒学,注重教化第24-25页
 第二节 匈奴族、羯族作家诗文概述第25-26页
 第三节 实用色彩浓重的政令之文第26-28页
  一、 赏罚制度与求言、招贤之文第26-27页
  二、 建宫修殿与臣子进谏之文第27页
  三、 其它政令之文第27-28页
 第四节 文风雄豪爽直,彰显尚武特色第28-33页
  一、 文风雄豪爽直第28-29页
  二、 彰显尚武特色第29-30页
  三、 两赵文风的差异第30-32页
  四、 刚柔相济的沮渠蒙逊之文第32-33页
第三章 氐族、羌族作家诗文第33-45页
 第一节 对汉族文化的渴慕与躬行实践第33-35页
  一、 重用汉臣,制定法规第33-34页
  二、 广修学官,置典授经第34-35页
  三、 兼收并蓄,留心儒学第35页
 第二节 氐族、羌族作家诗文概述第35-38页
  一、 成汉巴氐、后凉吕氐、仇池氐作家诗文第36-37页
  二、 两秦诗文第37-38页
 第三节 苻坚、苻融之文第38-40页
  一、 引经据典,崇儒雅正第38页
  二、 情挚辞达,感深韵余第38-40页
 第四节 姚兴、姚嵩之文第40-41页
  一、 寻述佛义,理味渊玄第40-41页
  二、 善于辩论,巧于推理第41页
 第五节 苻朗及其《苻子》第41-45页
  一、 苻朗与《苻子》第41-42页
  二、 创作方法以寓言为主第42-43页
  三、 想象与虚构第43页
  四、 阐述道理,善用譬喻第43-44页
  五、 语言晓畅第44页
  六、 老庄之流第44-45页
第四章 鲜卑慕容氏作家诗文第45-53页
 第一节 鲜卑慕容氏的汉化第45-46页
  一、 吸纳汉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第45页
  二、 尊崇儒家文化,任用汉族士人第45-46页
  三、 汉文学修养较好第46页
 第二节 慕容鲜卑作家诗文概述第46-49页
 第三节 前燕三才及其文第49-51页
  一、 命世之器,雄辩之文第49-50页
  二、 雄博之才,铿锵之文第50-51页
  三、 智勇之才,渊雅之文第51页
 第四节 南燕三文第51-53页
第五章 鲜卑拓跋氏作家诗文第53-75页
 第一节 鲜卑拓跋氏的汉化第53-58页
  一、 早期对汉文化的排斥第54-55页
  二、 吸纳与提防第55-56页
  三、 汉化进程加快第56-58页
 第二节 鲜卑拓跋氏作家诗文概述第58-59页
 第三节 鲜卑拓跋氏差异明显的先后期作家诗文第59-67页
  一、 不景气的鲜卑拓跋氏前期诗文第59-61页
  二、 兴盛的鲜卑拓跋氏后期作家诗文第61-67页
 第四节 骚体巨制:《吊殷比干墓文》第67-72页
  一、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的元宏第68页
  二、 惋忠求贤,建功立业的思想内容第68-69页
  三、 颇具艺术特色的骚体吊文第69-72页
 第五节 元顺之《蝇赋》第72-75页
  一、 托物寓意第72-73页
  二、 刺世疾邪第73-74页
  三、 借鉴与开拓第74-75页
第六章 鲜卑化高氏作家诗文第75-85页
 第一节 鲜卑化高氏汉化情况第75-77页
  一、 胡化与汉化的冲突第75-76页
  二、 选择性汉化第76页
  三、 汉化对文学的影响第76-77页
 第二节 鲜卑化高氏作家诗文概述第77-78页
 第三节 鲜卑化高氏作家散文特征第78-81页
  一、 文学活动第78-79页
  二、 凝练质朴的创作风格第79-80页
  三、 粗犷雄壮的民族特色第80-81页
 第四节 诗文杰作第81-85页
  一、 卓然超群的文第81-84页
  二、 一枝独秀的诗第84-85页
第七章 鲜卑宇文氏作家诗文第85-106页
 第一节 鲜卑宇文氏汉化情况第85-88页
  一、 政治制度第86页
  二、 儒学文化第86-87页
  三、 文学表现第87-88页
 第二节 鲜卑宇文氏作家诗文概述第88-92页
  一、 文体多样第89-90页
  二、 披文相质之文第90-92页
  三、 融南固本之诗第92页
 第三节 鲜卑宇文氏作家之文第92-99页
  一、 诏令第92-93页
  二、 序文第93-96页
  三、 书信第96-99页
 第四节 鲜卑宇文氏作家之诗第99-106页
  一、赠答、唱和之诗第100-101页
  二、游历、从军之诗第101-104页
  三、感伤故国之诗第104-106页
注释第106-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1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作家文第119-131页
附录2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作家诗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末晋初辞赋研究--以张华、傅玄、成公绥、孙楚为中心
下一篇: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相关因素与高血压亚型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