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台湾新电影运动 | 第8-14页 |
第一节 新电影运动的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主要代表及作品 | 第9-10页 |
第三节 现实影响与历史意义 | 第10-11页 |
第四节 作为新电影运动两大主将的侯孝贤与杨德昌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侯孝贤与杨德昌电影作品比较分析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关注视野:乡土眷恋与都市省思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主题探询:历史认知与当代处境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成长叙事:个人体验与群像雕塑 | 第19-22页 |
第四节 镜头语言:诗人情怀与哲人思维 | 第22-24页 |
第五节 对儒家精神的态度:传承与质疑 | 第24-28页 |
第三章 侯孝贤与杨德昌前后期创作变化 | 第28-31页 |
第一节 侯孝贤的题材范围之变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杨德昌的叙述风格之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侯孝贤与杨德昌对后辈电影人的影响 | 第31-36页 |
第一节 被误读的前辈—对台湾新生代导演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被膜拜的经典—在大陆第六代及世界影人心目中的地位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对当今电影人的启示 | 第33-34页 |
第四节 铭记与告别的双重变奏—台湾电影新势力的爆发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