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现实背景 | 第8-9页 |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概念界定和阐释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加强对执政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第15-21页 |
·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权力制约与监督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 | 第16-17页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产阶级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批判继承 | 第17-19页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批判 | 第17-18页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继承 | 第18-19页 |
·列宁邓小平对加强执政党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探索 | 第19-21页 |
·列宁的探索 | 第19页 |
·邓小平的探索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列宁邓小平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一致性 | 第21-30页 |
·理论渊源的一致性 | 第21-23页 |
·对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借鉴 | 第21-22页 |
·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发展 | 第22-23页 |
·理论品质的一致性 | 第23-25页 |
·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 第23-24页 |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第24-25页 |
·内容的一致性 | 第25-30页 |
·加强党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 第25-26页 |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 第26-27页 |
·强调以“权利制约权力” | 第27-28页 |
·严惩滥用权力者,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列宁邓小平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差异性 | 第30-37页 |
·权力制约与监督产生原因上的差异 | 第30-32页 |
·时代背景不同 | 第30-31页 |
·国内条件不同 | 第31页 |
·历史原因不同 | 第31-32页 |
·权力制约与监督实践形式上的差异 | 第32-34页 |
·制度设计不同 | 第32-33页 |
·机构设置不同 | 第33-34页 |
·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运行模式不同 | 第34-35页 |
·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核心不同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比较分析列宁邓小平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启示 | 第37-44页 |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制约权力 | 第37-38页 |
·实行党政分开,适度分权 | 第38-39页 |
·加强廉政建设,保持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 | 第39-40页 |
·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制约和监督权力 | 第40-41页 |
·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制约与监督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权力客体的监督作用 | 第42-44页 |
·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 | 第42页 |
·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 第42-43页 |
·加强舆论监督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