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保护伞条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由保护伞条款引发的争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保护伞条款的起源和发展 | 第13-15页 |
一、 劳伦派特的对英伊石油公司的建议 | 第13页 |
二、 阿部斯-肖克罗斯草案——保护伞条款的首次出现 | 第13-14页 |
三、 保护伞条款在双边及多边投资条约中的大量出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由保护伞条款引发的争论 | 第15-21页 |
一、 西方理论界早期对保护伞条款的理解 | 第15-16页 |
二、 SGS v. Pakistan 与 SGS v. Philippines 对保护伞条款相左的解释 | 第16-21页 |
第二章 保护伞条款存在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 第21-40页 |
第一节 保护伞条款应用情况的角度论证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21-38页 |
一、 保护伞条款在世界范围的应用情况 | 第21页 |
二、 保护伞条款在我国签订的条约中的应用情况 | 第21-38页 |
第二节 保护伞条款设立目的的角度论证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38-40页 |
一、 保护伞条款的设立目的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保护伞条款的范围存在不同的解释及保护伞条款适用范围的倾向性分析及结论 | 第40-55页 |
第一节 ICSID 仲裁庭对保护伞条款做限制解释的判决及其分析 | 第40-43页 |
一、 Joy Mining v. Egypt 案 | 第40-41页 |
二、 El Paso v.Argentina 案 | 第41-42页 |
三、 Hamester v. Ghana 案 | 第42-43页 |
第二节 ICSID 仲裁庭对保护伞条款做扩大解释的判决及其分析 | 第43-47页 |
一、 CMS v.Argentina 案 | 第43-44页 |
二、 Noble Ventures v. Romania 案 | 第44-45页 |
三、 BIVAC v. Paraguay 案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保护伞条款适用范围的倾向性分析及结论 | 第47-55页 |
一、 ICSID 仲裁庭对保护伞条款适用范围的实践倾向 | 第47-49页 |
二、 ICSID 仲裁庭的一系列裁决中对于保护伞条款的从实体角度的理论分析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标准 | 第49-51页 |
三、 西方学界对保护伞条款适用范围范围的理论倾向 | 第51-53页 |
四、 西方学界对于保护伞条款从实体角度的理论分析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标准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排他性管辖条款对“保护伞条款”的限制作用 | 第55-60页 |
第一节 ICSID 仲裁庭裁决中对于投资合同中排他性管辖条款的认识和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二节 排他性管辖条款对“保护伞条款”的限制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57-60页 |
第五章 中国与保护伞条款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 第60-63页 |
第一节 我国双边投资协定中保护伞条款的存在状况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我国对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61-63页 |
一、 我国作为东道国的应对措施 | 第61-62页 |
二、 我国作为投资母国的应对措施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