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来源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1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工业优势产业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13-21页 |
·工业发展与工业化阶段理论 | 第13-15页 |
·霍夫曼系数标准 | 第13页 |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 | 第13-14页 |
·钱纳里的“标准模式” | 第14-15页 |
·优势产业发展理论 | 第15-17页 |
·优势产业的提出 | 第15-16页 |
·优势产业的内涵 | 第16页 |
·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 第16-17页 |
·工业优势产业的选择基准 | 第17-21页 |
·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基准 | 第18页 |
·产业关联度基准 | 第18-19页 |
·产业经济实力基准 | 第19页 |
·技术进步基准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基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兵团工业发展概况 | 第21-30页 |
·兵团工业发展历史演进 | 第21-25页 |
·第一阶段(1954-1966 年):大发展时期 | 第21-22页 |
·第二阶段(1967-1981 年):停滞增长时期 | 第22页 |
·第三阶段(1981 年至今):恢复与迅速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兵团工业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兵团工业化阶段分析 | 第25-29页 |
·从兵团轻重工业比例来看 | 第25-28页 |
·从兵团人均GDP 来看 | 第28-29页 |
·兵团工业发展的启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兵团工业优势产业的定位 | 第30-48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0页 |
·优势度综合评价过程 | 第30-32页 |
·数据矩阵的构建 | 第30-31页 |
·标准化处理 | 第31页 |
·主成分的合成及方差贡献率 | 第31-32页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32页 |
·兵团工业优势产业的定量分析 | 第32-41页 |
·产业优势度综合测评指标的选取 | 第32-35页 |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5-39页 |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 第39-40页 |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40-41页 |
·兵团工业优势产业发展定位 | 第41-42页 |
·优势产业如何发展 | 第42-48页 |
·在农副食品饮料加工制造方面 | 第42-44页 |
·在棉纺织业方面 | 第44-45页 |
·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兵团工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 | 第48-49页 |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对接 | 第49页 |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优势产业发展 | 第49-50页 |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掘特色竞争优势 | 第50页 |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 第50-51页 |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创业创新 | 第51页 |
·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培育工业发展人才 | 第51-52页 |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培育潜在消费市场 | 第52-53页 |
·加强宣传控制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本文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4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