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通风论文--通风系统、通风方法与设备论文

大红山铁矿Ⅱ1矿组中深部400万吨/年开采的高效低耗通风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7页
   ·构建合理通风系统的重要性第12-13页
     ·地下采矿的污染与环境问题第12页
     ·合理通风的意义与效益第12-13页
     ·构建合理通风系统是实现合理通风的基础第13页
   ·我国金属矿山通风发展与改革历程第13-20页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机械通风第13-14页
     ·六十年代初期出现分区通风第14-15页
     ·六、七十年代改进通风网路第15-16页
     ·七十年代中期主扇-辅扇调控方式初见成效第16页
     ·七十年代后期压抽混合控氡减漏效果显著第16-17页
     ·八十年代初期矿用轻型节能风机研制成功第17-18页
     ·八十年代中期引进发展多级机站第18-19页
     ·九十年代开始调控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第19-20页
   ·相关通风技术与手段发展状况第20-25页
     ·复杂通风网路调控方法研究状况第20-22页
     ·复杂通风网路解算软件研发状况第22-23页
     ·风机监控手段发展概况第23-25页
     ·设计方案常用优选方法第25页
   ·传统设计方法及其特点分析第25-30页
     ·传统设计方法概述第25-28页
     ·传统设计方法的特点分析第28-29页
     ·不注重工作面是导致低效高耗的主要原因第29-30页
   ·多级机站通风机理与存在问题分析第30-34页
     ·多级机站控制外部漏风的原理第30-31页
     ·机站级数确定方法及其化简的典型模式第31-32页
     ·多级机站节能机理分析第32页
     ·多级机站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第32-34页
   ·建构高效低耗通风系统的思路第34-36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第36-37页
第二章 大红山铁矿通风问题及前期研究情况第37-49页
   ·大红山铁矿概况及开采方案第37-38页
     ·大红山铁矿概况第37页
     ·矿床开拓运输方案第37-38页
   ·要求通风系统解决的四大问题第38-40页
     ·铀矿化带放射性影响第38-39页
     ·井下环境高温问题第39页
     ·进路炮烟、油烟、粉尘排出问题第39页
     ·坑内溜破系统产尘污染问题第39-40页
   ·原设计提出的通风方案第40-44页
     ·原设计指导思想及方案调整概况第40页
     ·矿井供风量的反复修改情况第40-41页
     ·回风斜井条数与断面的修改第41页
     ·机站级数与压力状态的调整第41页
     ·优化调整后的通风系统建设方案第41-44页
     ·采场工作面局部通风方案第44页
   ·合作开展的前期研究及实践成果第44-47页
     ·对风量与回风井合理性的研究节支降耗显著第44-45页
     ·构建的基建通风系统明显改善了井下环境第45-47页
   ·深入研究建议的提出与批准第47-49页
     ·存在疑虑急需研究论证的几个问题第47-48页
     ·深入研究建议的提出第48页
     ·课题的立项与目标第48-49页
第三章 对排氡降温通风要素的调查分析第49-80页
   ·调查测定的目的、基础与内容第49-50页
     ·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目的第49页
     ·调查测定的基础状况第49页
     ·实地调查测定的基本内容第49-50页
   ·对井下铀矿化状况的调查分析第50-53页
     ·井下γ辐射实测结果及分析第50-51页
     ·铀矿化带分布情况的落实第51-53页
   ·抽出式通风排氡、排烟、降温效果测定第53-56页
     ·抽出式通风实测结果第53-55页
     ·实测结果初步分析第55-56页
   ·氡析出规律及排氡通风措施研究第56-64页
     ·铀-氡的关系及危害第56-57页
     ·井下氡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第57页
     ·对排氡通风方式的看法第57-58页
     ·在矿化带崩落前通风方式没有特殊要求第58页
     ·未投产前氡浓度影响因素分析第58-60页
     ·投产后崩落带中最大氡浓度预测第60-61页
     ·进路中氡浓度与排氡通风计算第61-62页
     ·实际氡浓度与排氡风速计算第62-63页
     ·氡浓度随着分段下降而降低的规律第63-64页
     ·氡问题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结论第64页
   ·井下高温原因调查分析第64-69页
     ·井下气温实测情况第64-65页
     ·进风温度对井下气温的影响分析第65-66页
     ·贯穿风流对井下气温的影响分析第66页
     ·汽车散热对井下气温影响分析第66-67页
     ·影响气温的三个因素作用大小分析第67-69页
   ·其他热因分析及综合降温措施第69-72页
     ·地温影响与通风降温措施第69-70页
     ·地表气候影响及应对措施第70-72页
     ·建议采取的综合降温措施第72页
   ·工作面合理降温风速调查研究第72-80页
     ·秋冬季节井下气候调查分析第72-74页
     ·井下热环境的等效温度衡量法第74-76页
     ·应用等效温度推测降温需求风速第76-77页
     ·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和调控效能科学确定供需比第77-80页
第四章 通风系统构建要素合理性研究第80-118页
   ·依据生产布局拟定单元通风方案第80-84页
     ·开采规划及需风工作面分布第80-82页
     ·以生产区域为基础划分通风单元第82-83页
     ·溜破污风的三种处理方案第83-84页
   ·根据工作面需要核定需风量第84-88页
     ·工作面卫生标准及通风要求第84-85页
     ·工作面需风量计算第85-86页
     ·通风系统需风量、供风量计算第86-87页
     ·根据柴油设备需风量校核供风量第87-88页
   ·各种通风方式阻力与电耗分析第88-91页
     ·各种通风方式的阻力与电耗第88-90页
     ·对各种通风方式的分析第90-91页
   ·主要进出风井巷合理性分析第91-94页
     ·新增3~#回风斜井的合理性分析第91-92页
     ·深部采区专用进风井合理性研究第92-93页
     ·整合中部采区进风道的建议第93-94页
     ·中部采区进风、回风方式合理性分析第94页
   ·供风与分风调控方案研究第94-102页
     ·供风与分风调控方案第94-97页
     ·防冲击、防循环及反风措施第97-98页
     ·调控方案预期效果分析第98-100页
     ·调控方案效能评价第100页
     ·单元调控增效节支能力第100-102页
   ·独头进路通风初步研究第102-108页
     ·小断面通风穿脉效果分析第102-105页
     ·独头进路初步通风方案第105-107页
     ·探索爆堆通风的可能性第107页
     ·建议立项深入研究进路通风第107-108页
   ·增大供风量的降温效果与功耗成本研究第108-115页
     ·研究增大风量降温效果与功耗成本的必要性第108页
     ·提高风速的降温效果分析第108-109页
     ·提高风速后风量增加情况第109-110页
     ·功耗和电费随风量增加的情况第110-114页
     ·增大风速降温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第114-115页
   ·通风管理难题的应对措施第115-118页
     ·风流与风机是通风管理的两大难题第115-116页
     ·建好通风单元解决风流管理难题第116页
     ·研制集控系统克服风机管理难题第116-117页
     ·建好通风单元搞好集中控制是关键第117-118页
第五章 通风系统构建方案分析研究第118-152页
   ·综合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方案第118-119页
     ·通风系统构建要素合理性研究结论第118页
     ·综合调研成果提出三个构建方案第118-119页
   ·单元调控一翼回风方案第119-127页
     ·一翼回风的单元式通风系统构建方法第119-120页
     ·溜破回风道和总回风井下段合理断面研究第120-122页
     ·一翼回风方案预期效果分析第122-125页
     ·一翼回风方案风机选型及电耗预计第125-126页
     ·一翼回风方案总投资估算第126-127页
     ·一翼回风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7页
   ·单元调控两翼回风方案第127-132页
     ·针对一翼回风不足提出两翼回风方案第127-128页
     ·利用胶带井排尘的可行性分析第128-129页
     ·两翼回风方案预期效果分析第129-131页
     ·两翼回风方案风机选型及电耗预计第131页
     ·两翼回风方案总投资估算第131-132页
     ·两翼回风方案的主要特点第132页
   ·溜破污风净化的单元通风方案第132-137页
     ·为再降电耗提出溜破污风净化再用方案第132-133页
     ·溜破污风净化方案风机选型及电耗估计第133-135页
     ·溜破污风净化再用方案总投资估算第135-136页
     ·溜破污风净化再用方案预期效果分析第136页
     ·溜破污风净化再用方案特点综述第136-137页
   ·三个方案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及特点综述第137-138页
     ·三个构建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第137页
     ·三个构建方案特点综述第137-138页
   ·应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实施方案第138-147页
     ·三个构建方案的主要指标对比第138页
     ·方案优劣的层次分析方法与程序第138-139页
     ·确立构建方案优选层次模型第139页
     ·三种抉择观点及其评判准则重要性顺序第139-140页
     ·构建评判准则与构建方案评判矩阵第140-141页
     ·层次单排序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41-143页
     ·层次总排序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43-146页
     ·三个方案三种观点层次分析结果讨论第146页
     ·对实施方案决策的建议第146-147页
   ·推荐方案比原设计节支降耗增效情况第147-152页
     ·可以节省的投资费用统计第147-149页
     ·可取得的节能降耗效益计算第149-150页
     ·能够解决的通风管理难题第150页
     ·能够使通风系统增强的效能第150-151页
     ·推荐方案与原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第151-152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152-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2页
附件A: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2页
附件B: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科研工作获奖情况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姚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地质特征与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下一篇:云南勐兴铅锌矿矿体深部定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