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中美缓刑适用制度比较 | 第8-20页 |
一、中美缓刑的适用范围比较 | 第8-11页 |
(一) 美国缓刑的适用范围 | 第8页 |
(二) 我国缓刑的适用范围 | 第8-9页 |
(三) 中美缓刑适用范围剖析 | 第9-11页 |
二、中美缓刑的适用条件比较 | 第11-20页 |
(一) 中美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比较 | 第11-16页 |
(二) 中美缓刑适用的排除条件比较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中美缓刑考察制度比较 | 第20-30页 |
一、中美缓刑考察的主体比较 | 第20-23页 |
(一) 美国缓刑考察的主体 | 第20页 |
(二) 我国缓刑考察的主体 | 第20-21页 |
(三) 中美缓刑考察主体剖析 | 第21-23页 |
二、中美缓刑考察的内容比较 | 第23-27页 |
(一) 美国缓刑考察的内容 | 第23页 |
(二) 我国缓刑考察的内容 | 第23-24页 |
(三) 中美缓刑考察内容剖析 | 第24-27页 |
三、中美缓刑考验期限比较 | 第27-30页 |
(一) 美国缓刑的考察期限 | 第27页 |
(二) 我国缓刑的考察期限 | 第27-28页 |
(三) 中美缓刑考察期限剖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美缓刑撤销制度比较 | 第30-34页 |
一、美国缓刑撤销制度 | 第30-31页 |
二、我国缓刑撤销制度 | 第31-32页 |
(一) 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重新犯罪 | 第31页 |
(二) 发现缓刑犯在判决宣告以前有其他犯罪没有判决,即“漏罪” | 第31页 |
(三) 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 第31页 |
(四) 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实施了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行为 | 第31-32页 |
三、中美缓刑撤销制度剖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美缓刑制度比较研究的结论 | 第34-40页 |
一、拓宽我国缓刑的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二、变更我国缓刑考察的主体 | 第35页 |
三、充实我国缓刑考察内容,增加人格内容的考察 | 第35-36页 |
四、应当设置缓刑听证制度 | 第36页 |
五、缓刑制度中应规定缓刑犯权利的内容 | 第36页 |
六、我国缓刑撤销制度仍需完善 | 第36-38页 |
七、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A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