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树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低温流动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 ·生物柴油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生物柴油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生物柴油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方法 | 第11-16页 |
| ·物理法 | 第11-12页 |
| ·直接混合法 | 第11-12页 |
| ·微乳法 | 第12页 |
| ·化学法 | 第12-15页 |
| ·高温裂解法 | 第12页 |
| ·酯交换法 | 第12-14页 |
| ·超临界法 | 第14-15页 |
| ·生物酶法 | 第15-16页 |
| ·生物柴油的优点 | 第16页 |
| ·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及改良剂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特性及其主要改进方法 | 第17-20页 |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特性 | 第17-18页 |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方法 | 第18-20页 |
| ·加入降凝剂法 | 第18-19页 |
| ·加入柴油法 | 第19-20页 |
| ·混和降凝法 | 第20页 |
| ·冬化处理 | 第20页 |
| ·改变生物柴油结构 | 第20页 |
|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良剂的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 ·未来与展望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光皮树油生物柴油的合成 | 第22-29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 ·醇油物质的量之比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24页 |
| ·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26页 |
| ·正交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 | 第26-28页 |
| ·光皮树油物理化学性质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良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6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实验步骤及装置 | 第30-31页 |
| ·合成路线 | 第30-31页 |
| ·实验装置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 ·引发剂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溶剂用量的选择 | 第32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 ·聚合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良剂性能评价 | 第36-38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冷滤点的测定 | 第36页 |
| ·改良剂加入量对生物柴油冷滤点的影响 | 第36页 |
| ·合成改良剂与 VPL10-305 复配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