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诈骗罪主观特征问题 | 第9-15页 |
(一) 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界定 | 第9-13页 |
(二) 间接故意不能构成诈骗罪 | 第13-15页 |
二、诈骗罪犯罪对象问题 | 第15-25页 |
(一) 违禁品和随葬物 | 第15-16页 |
(二) 无经济价值之物 | 第16-17页 |
(三) 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 | 第17-19页 |
(四) 虚拟财产 | 第19-20页 |
(五) 人体器官 | 第20-22页 |
(六) 财产性利益 | 第22-25页 |
三、诈骗行为的认定问题 | 第25-39页 |
(一) 欺诈行为 | 第25-30页 |
1. 欺诈行为的内容 | 第26-27页 |
2. 欺诈行为的程度 | 第27-28页 |
3. 欺诈行为的形式 | 第28-30页 |
(二) 对方错误 | 第30-31页 |
(三) 处分财产 | 第31-34页 |
(四) 取得财产 | 第34-35页 |
(五) 财产损害 | 第35-39页 |
四、诈骗罪数额问题 | 第39-44页 |
(一) 关于诈骗罪数额的各种观点之概述 | 第39-40页 |
(二) 诈骗数额认定之分析 | 第40-41页 |
1. 犯意轻于所犯的情况 | 第40-41页 |
2. 犯意重于所犯的情况 | 第41页 |
(三) 共同犯罪中诈骗数额的认定 | 第41-42页 |
(四) "拆骗"诈骗数额的认定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