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猪"高热病"研究进展 | 第10-30页 |
1 病原探究 | 第10-11页 |
2. PRRSV一般特性及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PRRSV理化特性 | 第11页 |
·PRRSV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PRRSV分离培养 | 第12页 |
·PRRSV抗原变异及分型 | 第12-13页 |
3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 | 第13-15页 |
·疾病传染源及敏感动物 | 第13页 |
·PRRS传播途径 | 第13-14页 |
·PRRS我国流行情况 | 第14-15页 |
4 PRRSV致病机理 | 第15-17页 |
·PRRSV引起繁殖障碍 | 第15-16页 |
·PRRSV引起呼吸系统病变 | 第16页 |
·PRRSV导致其他器官病变 | 第16页 |
·继发感染及混和感染 | 第16-17页 |
5 PPRSV诊断技术 | 第17-20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7-18页 |
·分子诊断 | 第18-20页 |
6 免疫预防 | 第20-22页 |
·常规疫苗 | 第20-21页 |
·新型疫苗 | 第21-22页 |
7 防治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二章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 第30-44页 |
1 芜湖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 第30-33页 |
·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主要病理变化 | 第31页 |
·发病特点 | 第31页 |
·总体发病情况 | 第31-33页 |
2 20例"高热病"病猪病原鉴别诊断 | 第33-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 | 第35-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病原分析 | 第39-40页 |
·可能存在的饲管缺陷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第44-4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血清样本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5页 |
·ELISA检测PRRSV抗体 | 第44-45页 |
·ELISA检测PCV-2抗体 | 第45页 |
·ELISA检测猪瘟病毒抗体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47页 |
·PRRSV抗体监测情况 | 第45-46页 |
·PCV-2型抗体监测情况 | 第46页 |
·猪瘟抗体监测情况 | 第46-47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措施 | 第48-58页 |
1 日常饲管中的预防措施 | 第48-51页 |
·实施"全进全出"和封闭管理的饲养模式,建立完善消毒制度 | 第48-49页 |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 第49-50页 |
·药物预防措施 | 第50-51页 |
2 暴发猪高热病时的控制措施 | 第51-54页 |
·紧急接种疫苗 | 第52页 |
·使用有效药物进行控制 | 第52-53页 |
·发病猪应精心护理,使用针剂进行治疗 | 第53页 |
·消毒 | 第53-54页 |
·加强饲管 | 第54页 |
3 临床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 第54-55页 |
·降低应激减少死亡率 | 第54-55页 |
·早用药、冲击量用药 | 第55页 |
·治疗用药应标本兼治,注意药物组合 | 第55页 |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 第55页 |
·改变生产流程 | 第55页 |
4 政府在猪场疫病防治中的功能性作用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