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醉酒驾驶犯罪概述 | 第11-14页 |
(一) 立法沿革 | 第11页 |
(二) 犯罪构成特征 | 第11-13页 |
1. 醉酒驾驶犯罪侵犯的犯罪客体 | 第12页 |
2. 醉酒驾驶犯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12-13页 |
3. 醉酒驾驶犯罪的犯罪主体 | 第13页 |
4. 醉酒驾驶犯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13页 |
(三) 刑罚处罚 | 第13-14页 |
二、醉酒驾驶犯罪疑难问题 | 第14-21页 |
(一) "醉酒"如何认定 | 第14-17页 |
1. "醉酒"的定义 | 第14页 |
2. "醉酒"的种类 | 第14-17页 |
(二) 醉酒驾驶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如何确定 | 第17-18页 |
1. 自愿醉酒 | 第17页 |
2. 非自愿醉酒陷入限制行为能力状态 | 第17-18页 |
(三) 醉酒驾驶犯罪与其他犯罪以及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 | 第18-21页 |
1. 醉酒驾驶犯罪与交通肇事罪如何区别 | 第18-19页 |
2. 醉酒驾驶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区分 | 第19页 |
3. 醉酒驾驶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区分 | 第19-21页 |
三、醉酒驾驶犯罪的国际视角考察 | 第21-24页 |
(一) 典型国家规定情况 | 第21-22页 |
1. 德国刑法对醉酒驾驶犯罪的规定 | 第21页 |
2. 法国刑法对醉酒驾驶犯罪的规定 | 第21-22页 |
3. 美国刑法对醉酒驾驶犯罪的规定 | 第22页 |
4. 日本刑法对醉酒驾驶犯罪的规定 | 第22页 |
(二) 评析及启示 | 第22-24页 |
四、醉酒驾驶犯罪疑难问题解决思路 | 第24-32页 |
(一) 引入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 第24-26页 |
1. 原因自由行为及其适用范围 | 第24-25页 |
2. 原因自由行为所针对情形具有可罚性 | 第25-26页 |
3. 原因自由行为与醉酒驾驶犯罪之故意或者过失 | 第26页 |
(二) 以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解析醉酒驾驶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6-28页 |
(三) 醉酒驾驶犯罪界限 | 第28-30页 |
1. 醉酒驾驶犯罪与交通肇事罪 | 第28-29页 |
2. 醉酒驾驶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29页 |
3. 醉酒驾驶犯罪与饮酒驾驶行政违法行为 | 第29-30页 |
(四) 具体的立法建议 | 第30-32页 |
1. 刑法总则第18条修改的立法建议 | 第30-31页 |
2. 醉酒驾驶犯罪修改的立法建议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