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导言 | 第14-21页 |
(一)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研究状况分析 | 第14-17页 |
(二) 研究视角及框架结构 | 第17-21页 |
一 全球环境治理主体之定位 | 第21-31页 |
(一) 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主体 | 第21-27页 |
(二) 全球环境治理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 | 第27-31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环境观及其方法论启示 | 第31-48页 |
(一) 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之争谈起 | 第31-33页 |
(二) 从"三形态论"动态考察马克思主义环境观 | 第33-36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静态透视 | 第36-44页 |
(四) 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主体是实践的 | 第44-48页 |
三 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结构 | 第48-76页 |
(一) 主权国家——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 | 第48-55页 |
(二) 国际政府间组织——国家权利的扩展和转移 | 第55-58页 |
(三) 跨国公司——在质疑声成长的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 | 第58-63页 |
(四)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治理中迅速成长的新兴力量 | 第63-70页 |
(五) 全球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博弈 | 第70-76页 |
四 全球环境治理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 | 第76-120页 |
(一) 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 | 第76-88页 |
(二) 国际政府间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 | 第88-103页 |
(三) 跨国公司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 | 第103-109页 |
(四)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 | 第109-120页 |
五 全球环境治理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 第120-129页 |
(一) 国际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倡导环境领域的"和谐世界" | 第121-123页 |
(二) 国内层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传统环境治理向现代环境治理的转换 | 第123-129页 |
参考书目 | 第129-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