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4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我国染料废水概述 | 第11-14页 |
·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综述 | 第14-21页 |
·化学法 | 第14-17页 |
·物化法 | 第17-19页 |
·生化法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目的 | 第21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试验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3-39页 |
·铁炭微电解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第23-26页 |
·微电解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微电解法的工艺特点 | 第25-26页 |
·微电解法的优缺点 | 第26页 |
·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偶氮染料废水 | 第26-27页 |
·分散染料废水 | 第27页 |
·活性染料废水 | 第27页 |
·含硫染料中间体废水 | 第27-28页 |
·其他 | 第28页 |
·Fenton氧化机理和OH·的性质 | 第28-30页 |
·Fenton试剂氧化的机理 | 第28-30页 |
·OH·的性质 | 第30页 |
·Fenton氧化法的改进形式 | 第30-33页 |
·类Fenton氧化法 | 第31页 |
·光助-Fenton氧化法 | 第31-32页 |
·电-Fenton氧化法 | 第32-33页 |
·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工艺 | 第33-34页 |
·理论联合的可能性 | 第33页 |
·联合工艺的特点 | 第33-34页 |
·试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废水水质 | 第34页 |
·主要测试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3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4-35页 |
·铁炭微电解试验 | 第35页 |
·铁屑预处理 | 第35页 |
·活性炭预处理 | 第35页 |
·静态试验方法 | 第35页 |
·Fenton氧化实验 | 第35-37页 |
·1mol/l的FeSO_4溶液配制 | 第35-36页 |
·H_2O_2和FeSO_4理论投加量的计算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试验 | 第37-38页 |
·联合试验工艺流程 | 第37页 |
·静态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铁炭微电解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39-45页 |
·活性炭和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对比 | 第39-40页 |
·铁和铁炭的处理效果对比 | 第40-42页 |
·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铁炭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铁屑粒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铁炭微电解前后的可生化性比较 | 第45页 |
·Fenton氧化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45-51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最佳H_2O_2用量的确定 | 第46-47页 |
·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7-48页 |
·最佳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最佳反应pH值的确定 | 第49页 |
·最佳FeSO_4用量的确定 | 第49-50页 |
·H_2O_2投加方式的确定 | 第50-51页 |
·联合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51-55页 |
·H_2O_2投加量的确定 | 第51页 |
·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调节pH值的确定 | 第52-53页 |
·PAM投加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处理前后可生化性比较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染料废水工艺流程确定 | 第56-63页 |
·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实例 | 第56-58页 |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58-61页 |
·酸度和盐度的去除 | 第58-59页 |
·厌氧处理工艺 | 第59-60页 |
·水解酸化工艺 | 第60页 |
·工艺流程确定 | 第60-61页 |
·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运行成本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