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节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情”的内涵 | 第8-16页 |
一 “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 | 第8-12页 |
二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天下忘吾属易,吾属忘天下难也”——“情”的多元存在 | 第16-43页 |
一 养亲齐家之衷 | 第17-24页 |
(一) 养志娱亲之作 | 第18-19页 |
(二) 手足和乐之作 | 第19-20页 |
(三) 闺情悼亡之作 | 第20-22页 |
(四) 舐犊伤子之作 | 第22-24页 |
二 忠君忧国之思 | 第24-30页 |
(一) 颂圣表忠之作 | 第25-26页 |
(二) 感怀时政之作 | 第26-29页 |
(三) 哀民痛世之作 | 第29-30页 |
三 壮志难酬之悲 | 第30-36页 |
(一) 慷慨愤激之作 | 第31-35页 |
(二) 沉着感伤之作 | 第35-36页 |
四 师友至交之谊 | 第36-43页 |
(一) 知己相契之作 | 第37-39页 |
(二) 同僚相惜之作 | 第39-40页 |
(三) 同声相和之作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变而成方,不离不雅”——“情”的承前与启后 | 第43-51页 |
一 对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扬弃 | 第43-47页 |
(一) 对前后七子的批判 | 第43-44页 |
(二) 对前后七子的继承 | 第44-47页 |
二 对公安三袁“独抒性灵”的开启 | 第47-51页 |
(一) 尚真 | 第48页 |
(二) 通变 | 第48-49页 |
(三) 务奇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