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行为金融学解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第二节 历史文献回顾 | 第9-12页 |
第三节 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四节 结构、方法与新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行为金融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27页 |
第一节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背景 | 第17-21页 |
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节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投资行为偏差的心理特征分析 | 第27-35页 |
第一节 有界理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羊群效应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过度自信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心理账户 | 第32-35页 |
第四章 证券投资大师的行为金融理论与启示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江恩的做空止损论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论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巴菲特的见好就收论 | 第39-43页 |
第四节 索罗斯的反身性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个人证券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45-61页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概况 | 第45-48页 |
第二节 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反馈 | 第48-55页 |
第三节 投资者心理特征的分析 | 第55-57页 |
第四节 问卷结果与行为金融学的检验 | 第57-61页 |
第六章 2008年股市大崩盘与其教训 | 第61-72页 |
第一节 牛市10000点的疯狂 | 第61-65页 |
第二节 熊市1000点的绝望 | 第65-68页 |
第三节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破灭 | 第68-72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注释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