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国际对冲基金概述 | 第10-19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概念 | 第10-12页 |
·对冲基金的概念 | 第10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概念 | 第10-11页 |
·国际对冲基金与其他基金 | 第11-12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分类 | 第12-14页 |
·国际宏观基金 | 第12页 |
·全球基金 | 第12-13页 |
·国际买空基金和卖空基金 | 第13页 |
·国际市场中性基金 | 第13页 |
·基金中基金 | 第13-14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特征 | 第14-15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发展 | 第15-17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产生 | 第15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监管 | 第17-19页 |
第2章 国际对冲基金的组织运作与风险影响 | 第19-28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19-21页 |
·契约型对冲基金 | 第19页 |
·合伙型对冲基金 | 第19-20页 |
·公司型对冲基金 | 第20-21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运作和投资策略 | 第21-24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技术运作 | 第21-22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 | 第22-24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风险 | 第24-26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有利影响 | 第24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风险 | 第24-26页 |
·国际对冲基金对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利弊 | 第26-28页 |
·国际对冲基金对投资母国的利弊 | 第26页 |
·国际对冲基金对东道国的利弊 | 第26-28页 |
第3章 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28-42页 |
·发达国家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28-34页 |
·英国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28-30页 |
·美国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0-33页 |
·日本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3-34页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4-37页 |
·马来西亚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4-35页 |
·香港地区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5-37页 |
·国际组织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7-42页 |
·塞尔委员会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7-39页 |
·国际证券监督委员会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 | 第39-40页 |
·其他国际组织对国际对冲基金的监管 | 第40-42页 |
第4章 我国对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 | 第42-60页 |
·国际对冲基金在我国的概况 | 第42-48页 |
·国际对冲基金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国际对冲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43-48页 |
·我国对国际对冲基金的现行法律监管制度 | 第48-51页 |
·我国对国际对冲基金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我国对国际对冲基金法律监管的不足之处 | 第49-51页 |
·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比较 | 第51-53页 |
·法律监管原则比较 | 第51-52页 |
·法律监管模式比较 | 第52页 |
·法律监管内容比较 | 第52-53页 |
·完善我国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53-60页 |
·国际对冲基金法律监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53-56页 |
·国际对冲基金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