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满意度视角的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研究--以上海高校“海归”教师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我国引进"海归"人才现状 | 第10-14页 |
·上海引进"海归"人才现状 | 第14-18页 |
·我国高校引进"海归"教师现状 | 第18-19页 |
·"海归"教师的特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1-22页 |
2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步骤 | 第22-24页 |
3 文献回顾 | 第24-35页 |
·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国外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国内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 第26-28页 |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量表 | 第29-31页 |
·单构面测量法 | 第30页 |
·多构面测量法 | 第30-31页 |
·激励理论 | 第31-35页 |
·传统激励理论 | 第32页 |
·现代激励理论 | 第32-33页 |
·国内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 第33-35页 |
4 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35-39页 |
·研究架构 | 第35页 |
·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研究假设 | 第36-39页 |
5 问卷的设计与修订 | 第39-46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39-40页 |
·问卷的预试 | 第40-41页 |
·问卷的修订 | 第41-42页 |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信、效度分析 | 第44-46页 |
·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效度分析 | 第45-46页 |
6 数据分析 | 第46-63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6-47页 |
·"海归"教师总体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 第47页 |
·"海归"教师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海归"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海归"教师个人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化分析 | 第50-63页 |
7 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建议 | 第63-90页 |
·我国高校引进"海归"教师的发展阶段 | 第63-64页 |
·我国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第64-67页 |
·原因分析 | 第67-68页 |
·国内高校层面的原因 | 第67-68页 |
·"海归"教师层面的原因 | 第68页 |
·上海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 第68-74页 |
·复旦大学 | 第68-70页 |
·上海财经大学 | 第70-72页 |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 第72-74页 |
·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74-90页 |
·国家重点综合性高校 | 第74-82页 |
·普通高校 | 第82-9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0-95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0-93页 |
·本研究的贡献 | 第93页 |
·理论贡献 | 第93页 |
·对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 第93页 |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93-95页 |
·研究不足 | 第93-94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1 访谈记录 | 第99-120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120-122页 |
后记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