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林地坡面径流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植被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 | 第8-12页 |
·植被的林冠截留作用 | 第9-10页 |
·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 | 第10-11页 |
·植被对土壤的改善作用 | 第11-12页 |
·植被对产流过程的影响 | 第12页 |
·水文过程特征研究 | 第12-14页 |
·降雨过程特征研究 | 第12页 |
·径流过程特征研究 | 第12-14页 |
·降雨-径流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气候 | 第18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18页 |
·森林植被情况 | 第18页 |
·土壤 | 第18-19页 |
·水文情况 | 第19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9-20页 |
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降雨与径流过程特征 | 第20页 |
·植被类型对降雨径流过程影响 | 第20页 |
·不同植被类型径流特征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径流小区设置 | 第21-22页 |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数据观测 | 第22-25页 |
·地表径流、壤中流观测 | 第22页 |
·降雨等气象观测 | 第22-23页 |
·土壤含水能力测定 | 第23页 |
·林冠截留量 | 第23-24页 |
·林内降雨测定 | 第24页 |
·枯落物 | 第24页 |
·植被调查资料 | 第24-25页 |
·地貌资料 | 第25页 |
·数据整理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4 降雨与径流过程特征 | 第27-47页 |
·降雨变化特征 | 第27-36页 |
·降雨量 | 第27-33页 |
·降雨量年内变化 | 第27-29页 |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 | 第29-31页 |
·降雨日变化 | 第31-32页 |
·随机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降雨强度 | 第33-35页 |
·雨强月际分布 | 第33页 |
·场降雨最大10min雨强概率等级分布 | 第33-34页 |
·降雨历时时段概率分布 | 第34-35页 |
·最大场降雨雨强与降雨历时 | 第35页 |
·降雨类型 | 第35-36页 |
·径流响应过程特征 | 第36-46页 |
·径流量年际变化 | 第36页 |
·径流量年内变化 | 第36-39页 |
·径流年内变化规律 | 第36-38页 |
·径流年内分配特征 | 第38-39页 |
·径流率分布 | 第39-40页 |
·径流历时分布 | 第40-41页 |
·降雨与径流 | 第41-46页 |
·降雨量与径流量 | 第41-43页 |
·降雨强度与径流率 | 第43-44页 |
·降雨历时与径流量历时 | 第44页 |
·降雨与径流线性关系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植被类型对降雨径流过程影响 | 第47-68页 |
·植被影响因子 | 第47-54页 |
·枯落物作用 | 第47-48页 |
·枯落物现状 | 第47页 |
·枯落物持水能力测定 | 第47-48页 |
·土壤持水能力 | 第48-49页 |
·土壤特点 | 第48页 |
·土壤持水能力测定 | 第48-49页 |
·林冠截留作用 | 第49-54页 |
·林冠截留量与林冠截留率 | 第49-52页 |
·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 | 第52-53页 |
·林外降雨与林冠截留 | 第53-54页 |
·不同植被类型降雨与径流过程特征 | 第54-67页 |
·不同降雨类型地表径流对照分析 | 第54-61页 |
·小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 | 第55-56页 |
·中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 | 第56-57页 |
·大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 | 第57-58页 |
·暴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 | 第58-59页 |
·特征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59-61页 |
·不同降雨类型壤中流对照分析 | 第61-66页 |
·小雨条件下的壤中流 | 第61-62页 |
·中雨条件下的壤中流 | 第62-63页 |
·大雨条件下的壤中流 | 第63页 |
·暴雨条件下的壤中流 | 第63-64页 |
·特征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64-66页 |
·地表径流与壤中流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特征研究 | 第68-86页 |
·基本理论 | 第68-71页 |
·分形维数方法 | 第68-70页 |
·DFA法 | 第70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70-71页 |
·影响径流的因子研究 | 第71-79页 |
·分形维数分析 | 第72-76页 |
·分形维数d的意义 | 第72页 |
·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72-76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76-79页 |
·影响因子的选择 | 第76-77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77-79页 |
·影响因子的确定 | 第79页 |
·径流发展趋势分析 | 第79-85页 |
·混交林标度指数 | 第80-81页 |
·径流时间序列 | 第81-84页 |
·阔叶林DFA分析 | 第81-82页 |
·楠竹林DFA分析 | 第82-83页 |
·灌丛DFA分析 | 第83-84页 |
·径流发展趋势差异性分析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7 结论 | 第86-87页 |
8 讨论 | 第87-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个人简介 | 第109-110页 |
导师简介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