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比值法在线损计算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理论线损计算 | 第10-26页 |
·概述 | 第10页 |
·输电网的线损计算 | 第10-17页 |
·牛顿拉夫逊法 | 第10-13页 |
·P-Q 分解法 | 第13-17页 |
·配电网线损计算 | 第17-19页 |
·配电网特点 | 第17页 |
·基于支路电流前推回代算法 | 第17-19页 |
·计算过程 | 第19-22页 |
·建立邻接表 | 第19-20页 |
·根据队列顺序进行潮流计算 | 第20-22页 |
·算例计算 | 第22-26页 |
第三章 统计线损计算 | 第26-33页 |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统计线损计算网络模型 | 第26-29页 |
·全网线损率的计算 | 第27页 |
·简单的联络线模型 | 第27-28页 |
·T 接线模型 | 第28页 |
·变压器损耗的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配电线路 | 第29页 |
·分压统计计算 | 第29-31页 |
·小指标的统计 | 第31-33页 |
·无损电量的统计 | 第31-32页 |
·母线不平衡电量统计 | 第32页 |
·月末抄见电量比重 | 第32页 |
·变电站功率因数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多要素的双比值分析 | 第33-38页 |
·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分层比较 | 第33-34页 |
·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的比较 | 第34-35页 |
·统计损耗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 | 第35页 |
·各类损耗与指标对比 | 第35-36页 |
·小指标分析 | 第36-38页 |
·无损电量比重分析 | 第36页 |
·母线不平衡分析 | 第36页 |
·月末抄见比重分析 | 第36-37页 |
·功率因数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设计与实现 | 第38-50页 |
·整体结构 | 第38-39页 |
·降损分析模块流程图 | 第39-40页 |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 第40-48页 |
·登录界面 | 第40页 |
·数据采集界面 | 第40-41页 |
·基本信息的维护 | 第41-42页 |
·线损计算 | 第42页 |
·线损报表统计 | 第42-43页 |
·线损分析模块界面 | 第43-44页 |
·降损措施界面 | 第44-48页 |
·系统的主要特色 | 第48页 |
·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