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 2 公司激励理论概述 | 第12-17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2-13页 |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15页 |
| ·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 | 第15-17页 |
| 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17-23页 |
|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 第17-19页 |
| ·银行行业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 ·银行产品的特殊性 | 第18页 |
| ·银行契约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19-23页 |
|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 ·董事会设置的特殊性 | 第20页 |
| ·经理层激励机制的特殊性 | 第20页 |
| ·外部治理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 ·银行监管的特殊性 | 第21-23页 |
|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3-28页 |
| ·国有商业银行的多级委托代理链 | 第23-24页 |
| ·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4-28页 |
| ·社会—国家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4-25页 |
| ·国家—国有银行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5-28页 |
| 5 委托代理关系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研究 | 第28-47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 ·激励方式单一 | 第30页 |
| ·激励以控制权激励为主 | 第30-31页 |
| ·缺乏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31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 ·政策性负担 | 第31-32页 |
| ·单一的产权制度 | 第32页 |
| ·平均分配制度 | 第32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模型分析 | 第32-40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行政任命下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 第33-35页 |
| ·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独立下的国有银行经理激励问题 | 第35-37页 |
| ·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依存下的国有商业银行经理激励问题 | 第37-40页 |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与业绩的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 ·样本和指标选择 | 第41-42页 |
| ·采集数据与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6 国外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比较及借鉴 | 第47-53页 |
| ·国外商业银行高层收入总量与结构的特点 | 第47-50页 |
| ·国外商业银行收入变化的时间序列 | 第50-51页 |
| ·国外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收入级差 | 第51-52页 |
| ·国外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对我们的启示及借鉴 | 第52-53页 |
| 7 政策性建议 | 第53-55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论文的结论 | 第55-56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页 |
| 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