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 第9-16页 |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基本理论 | 第9-10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0-16页 |
·雀麦属牧草种质资源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材料 | 第20-22页 |
·方法 | 第22-26页 |
·表型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种子醇溶蛋白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6页 |
·雀麦属牧草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 第26-35页 |
·各材料间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26-28页 |
·各材料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0页 |
·表型性状主成份分析 | 第30-32页 |
·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种子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 | 第35-46页 |
·7 份沙地雀麦种质材料的种子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 | 第35-37页 |
·16 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种子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 | 第37-40页 |
·23 份雀麦种质材料的种子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 | 第40-46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两种不同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变异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6-47页 |
·不同种质材料在表型性状及种子醇溶蛋白两个层次上的差异比较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60页 |
附图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