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 果树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果树抗寒性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2 植物内源激素与抗寒性 | 第14-19页 |
3. 杏树概述 | 第19-21页 |
·杏树起源、传播与栽培史 | 第19-20页 |
·杏树的研究利用价值 | 第20-21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杏树花芽发育进程、形态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22-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植物材料、种植及取材 | 第22页 |
·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 | 第23-24页 |
·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杏树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 | 第24-26页 |
·一次枝、二次枝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 | 第26-28页 |
·上位、中位、下位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 | 第28-29页 |
·花芽芽内花托结构与抗寒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杏树内源激素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31-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植物材料、种植及取材 | 第31-32页 |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样品中激素的提取 | 第33页 |
·样品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计算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一次枝花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4-39页 |
·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 | 第34-36页 |
·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赤霉素(GA_3)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一次枝条花芽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39-41页 |
·不同杏树品种二次枝条、一次枝条花芽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 第41-4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1 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44-45页 |
·花芽发育进程分析 | 第44页 |
·一次枝、二次枝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4页 |
·上位、中位、下位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4页 |
·花芽芽内花托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4页 |
·不同时期,各个品种杏树花芽发育进程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4-45页 |
2 内源激素代谢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 第45页 |
·一次枝条花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45页 |
·一次枝条花芽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45页 |
·不同杏树品种二次枝条、一次枝条花芽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 第45页 |
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导师简介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