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1 引言 | 第14-23页 |
| ·秸秆的营养结构特点 | 第14-15页 |
| ·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物理方法 | 第15页 |
| ·化学方法 | 第15-16页 |
| ·生物方法 | 第16页 |
| ·白腐真菌降解秸秆饲料粗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木质素的机制 | 第16-17页 |
| ·白腐真菌对秸秆处理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接种载体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18-20页 |
| ·碳氮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碳氮对菌体酶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接种量、接种间距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 ·不同接种载体对侧耳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24-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26-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7-28页 |
|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 ·接种间距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28-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9页 |
|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30-47页 |
| ·接种载体对侧耳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30-36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生长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酶活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32-36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36-45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生长时间的影响 | 第36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酶活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38-41页 |
| ·接种量对玉米秸秆干物质及粗纤维成分瘤胃消失率的影响 | 第41-45页 |
| ·接种间距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接种间距对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接种间距对玉米秸秆干物质及粗纤维成分瘤胃消失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 讨论 | 第47-58页 |
| ·接种载体对侧耳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生长时间的影响 | 第48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酶活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秸秆粒度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51-55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生长时间的影响 | 第51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酶活的影响 | 第51-53页 |
| ·接种量对侧耳菌降解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接种量对玉米秸秆干物质及粗纤维成分瘤胃消失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接种间距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影响 | 第55-58页 |
| ·接种间距对玉米秸秆粗纤维成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接种间距对玉米秸秆干物质及粗纤维成分瘤胃消失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5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