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乘》点校及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齐乘》点校 | 第9-364页 |
点校凡例 | 第10-11页 |
校刻齐乘序 | 第11-13页 |
齐乘序 | 第13-15页 |
齐乘卷之一 沿革 | 第15-75页 |
齐乘卷之二 益都水 | 第75-122页 |
齐乘卷之三 郡邑 | 第122-187页 |
齐乘卷之四 古迹 | 第187-253页 |
齐乘卷之五 亭馆 | 第253-301页 |
齐乘卷之六 人物 | 第301-356页 |
于潜序:中书兵部侍郎奉 | 第356-358页 |
释音 | 第358-364页 |
第二部分 《齐乘》研究 | 第364-387页 |
第一章 于钦与《齐乘》的创作和流传 | 第365-370页 |
第一节 于钦的家世与生平 | 第365-366页 |
一 于钦的家世 | 第365页 |
二 于钦的生平 | 第365-366页 |
第二节 《齐乘》的创作背景、经过及流传 | 第366-370页 |
一 《齐乘》是于钦编修山东地方总志宿愿的成果反映 | 第366-367页 |
二 山东区域性总志的空白需要填补 | 第367页 |
三 《齐乘》是宋以来修志之风的延续 | 第367-368页 |
四 《齐乘》创作、首次付梓及版本流传 | 第368-370页 |
第二章 《齐乘》在编纂方法上的特点 | 第370-375页 |
第一节 《齐乘》在编纂方法上的优点 | 第370-372页 |
一 重沿革 | 第370页 |
二 重视材料类型的广泛性和考证 | 第370-371页 |
三 详略得当,互现手法运用合理 | 第371页 |
四 体例中规中矩,差强人意 | 第371-372页 |
第二节 《齐乘》在编纂方法上的缺点 | 第372-375页 |
一 缺乏当时政治经济史料 | 第372-373页 |
二 考证不严 | 第373页 |
三 缺乏附图 | 第373页 |
四 引书欠谨严 | 第373-375页 |
第三章 《齐乘》的价值 | 第375-387页 |
第一节 《齐乘》在文献学上的价值 | 第375-376页 |
一 《齐乘》在校勘学上的价值 | 第375页 |
二 《齐乘》在辑佚学上的价值 | 第375-376页 |
第二节 《齐乘》的资政教化及史料价值 | 第376-387页 |
一 《齐乘》的资政教化价值 | 第376-377页 |
二 《齐乘》的史料价值 | 第377-385页 |
三 《齐乘》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价值 | 第385-387页 |
结语 | 第387-389页 |
一《齐乘》对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第387页 |
二.《齐乘》对元以后山东方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第387-389页 |
参考文献 | 第389-392页 |
致谢 | 第3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