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腐败与宪政的基本涵义和逻辑关联 | 第11-18页 |
(一) “腐败”的概念、本质与特征 | 第11-13页 |
1、腐败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腐败的本质与特征 | 第12-13页 |
(二) 宪政的内涵解析 | 第13-16页 |
1、宪政的概念内涵 | 第14-15页 |
2、宪政的基本原则 | 第15-16页 |
(三) 腐败治理与宪政的逻辑关联 | 第16-18页 |
1、宪政是腐败治理的根本出路与题中之意 | 第16-17页 |
2、宪政对于腐败治理的实际意义 | 第17-18页 |
二、交通领域腐败的表现、原因分析与逻辑结论 | 第18-32页 |
(一) 交通领域腐败案例解析:逻辑推理 | 第18-26页 |
1、步骤Ⅰ与步骤Ⅱ:归纳案例同类问题,提出可能性推测 | 第18-19页 |
2、步骤Ⅲ与步骤Ⅳ:可能性分析及判断,并做小结 | 第19-26页 |
(二) 交通领域腐败案例解析: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三) 案例解析的逻辑结论:宪政治理腐败 | 第29-32页 |
1、腐败治理的总体缺陷 | 第29-30页 |
2、交通腐败治理的根本出路:宪政的综合治理 | 第30-32页 |
三、交通腐败宪政治理的具体对策 | 第32-50页 |
(一) 民主 | 第32-35页 |
1、转变家长式的一元领导决策机制 | 第32-33页 |
2、实现对领导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 第33-35页 |
(二) 制衡 | 第35-38页 |
1、机构设置的一般原则 | 第36-37页 |
2、规范项目临时特殊机构 | 第37-38页 |
3、交通机构的外部制约 | 第38页 |
(三) 法治 | 第38-42页 |
1、贯彻法治精神,强化政企分开原则 | 第39-40页 |
2、坚持法治监督,强化审计职能 | 第40-41页 |
3、提高法治程度,完善刑法规范 | 第41-42页 |
(四) 程序 | 第42-46页 |
1、人员公示制 | 第43-44页 |
2、项目关卡制 | 第44-45页 |
3、财务公开制 | 第45-46页 |
4、重大事项公开制 | 第46页 |
5、会计委派制 | 第46页 |
(五) 人权 | 第46-50页 |
1、人权是宪政治理腐败的终极目标 | 第47页 |
2、人权是宪政治理腐败的原则和标尺 | 第47-50页 |
结语:市场、道德与宪政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附录(一) | 第56-65页 |
附录(二)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