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第11-14页
     ·县域经济的涵义第11页
     ·我国目前县域经济的总体状况第11-12页
     ·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第12-13页
     ·对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第13页
     ·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意义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第14页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文章的技术路线第16页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6-18页
     ·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第16-17页
     ·国内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第17-18页
   ·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8-19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8页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第二章 县域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评述第19-25页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第19-21页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第19-21页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第21-22页
     ·产业组织理论第21页
     ·产业结构理论第21页
     ·产业关联理论第21页
     ·产业布局理论第21-22页
     ·产业发展理论第22页
     ·产业政策研究第22页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第22-23页
     ·制度的定义第22-23页
     ·什么是制度创新及其意义与作用第23页
   ·金融学相关理论评述第23-25页
第三章 安徽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第25-29页
   ·中部崛起与安徽发展的契机第25-26页
   ·县域经济成长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意义第26-27页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第27-29页
     ·安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第27-28页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表现第28-29页
第四章 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标分类和统计分析第29-46页
   ·研究建立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要求第29页
     ·力求客观、真实、全面、系统第29页
     ·获取数据的可行性第29页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因素研究的指标分类第29-31页
   ·数据的获取、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计算第31-44页
     ·统计数据的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第31-32页
     ·对获取数据的统计计算第32-44页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第44-46页
     ·对2001年、2003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结果第44-45页
     ·2001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与2005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比对结果第45页
     ·统计数据的比对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类第46-47页
第六章 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加快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第47-60页
   ·中国先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第47-49页
     ·中国百强县发展状况第47页
     ·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发展状况第47-49页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9-52页
     ·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第49页
     ·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第49-50页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制约第50-51页
     ·县域经济外向度水平低第51页
     ·县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第51-52页
   ·先进省份的经验总结与借鉴第52-60页
     ·以工业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第52-55页
     ·先进地区工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第55-56页
     ·以农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第56-57页
     ·先进地区农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第57-58页
     ·以服务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第58-59页
     ·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第59-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注释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件第6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内毒素免疫调节过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离散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及若干大偏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