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注意力经济学视角解读“网络红人”现象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缘起及背景第8-9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页
        (一)案例分析法第10页
        (二)比较分析法第10页
    四、论文思路框架第10-12页
第一章 注意力经济学与网络红人第12-27页
    一、注意力经济是网络的自然经济第12-21页
        (一)注意力经济第12-13页
        (二)注意力经济学派第13-18页
        (三)国内研究第18-20页
        (四)小结第20-21页
    二、网络世界中的“明星体制”第21-27页
        (一)网络红人第21-24页
        (二)“网络红人”变迁史第24-27页
第二章 “网络红人”助推力第27-35页
    一、意义的追求第27-28页
    二、欲望的虚荣市场第28-29页
        (一)主体欲望的实现第28页
        (二)主体权力的隐喻第28-29页
        (三)客体认同的满足第29页
    三、媒介的金融银行第29-31页
    四、孵化注意力交易第31-35页
        (一)电商红人孵化第32-33页
        (二)IP红人孵化第33-35页
第三章 网红传播:从“吸睛”到“吸金”第35-49页
    一、多元化传播的注意力资源抢夺第36-43页
        (一)跨平台传播渠道第36-41页
        (二)精准化策略传播第41-42页
        (三)平台多元化传播第42-43页
    二、互动化传播的注意力资本固化第43-45页
        (一)网红的自我互动传播第43页
        (二)与关注者的互动传播第43-45页
    三、品牌化传播的注意力资本变现第45-49页
        (一)品牌人格化传播第45-46页
        (二)“吸睛”到“吸金”变现途径第46-49页
第四章 “网络红人”对比第49-54页
    一、新旧红人对比第49-50页
        (一)相同性第49页
        (二)差异性第49-50页
    二、“网红明星化”与“明星网红化”第50-51页
        (一)共同点第50页
        (二)差异性第50-51页
    三、国外网红第51-54页
        (一)国外网红驻扎地第51-52页
        (二)国外网红“孵化”器第52页
        (三)国外网红“吸金”路第52-54页
第五章 “网络红人”现象思考第54-61页
    一、网络红人发展趋势第54-56页
        (一)网红产业化第54页
        (二)内容品质化第54页
        (三)技能专业化第54页
        (四)品牌标签化第54-55页
        (五)直播视频化第55页
        (六)网红全员化第55-56页
    二、网络红人积极意义第56-57页
        (一)创新创业新潮流第56页
        (二)内容创作新风尚第56-57页
    三、批判“网络红人”第57-61页
        (一)虚假注意力互动第57-58页
        (二)注意力阶级分化第58-59页
        (三)经济的美丽泡沫第59页
        (四)低俗化传播倾向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一、结论第61-62页
    二、本研究的不足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槲皮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甘氨酸受体的调节机制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铬含量对低碳合金钢冲击腐蚀磨损性能和机理影响的研究